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有關創造的學說

  和創世有關的,還有各種學說,茲分論之︰

一、上帝的聖潔與慈愛
      創造天地萬物,既是上帝的工作,自必彰顯上帝道德的屬性;但是世界的現狀,有許多物質上的缺陷與道德上的邪惡,淺識之士,便以為此乃牴觸上帝的屬性,並且認為有違「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的宣稱(創一31)。此種徨惑之論,不難加以辯解,使其恍悟︰
    1.伊甸是樂園──上帝在「天地萬物都造齊了」以後,「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這個好,乃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沒有道德的邪惡──罪惡乃是以後才有的,不是上帝創造的,乃是被造的生靈作的。其二,上帝為求達到他慈愛的目的,顯示他的完善,就賜福忠順的世人。
    2.罪惡的侵入──物質上的缺陷與痛苦,乃是由道德的邪惡而來。羅馬書五章十二節說︰「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所以一方面,罪惡不是創造的,乃是偶發的;另一方面上帝又用它在將來懲罰罪人,並反而藉以成就他拯救世人的方法。
    羅馬書八章二十至二十三節說︰「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 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製,得享上帝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逆性背理的世人),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 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嘆息,……」。但是哥林多後書四章十七節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悲觀主義者認為完全的智慧必與完善的工作相配,這個醜惡的世界,實在毫無價值,毫無意義。」約翰密勒(John Stuart Mill)看到暴風、雷電、地震、災難、調殘、朽爛、死亡,便痛恨天地,咒詛萬物。但照基督聖道,這些乃是人所自召,非由上帝,乃是罪的惡果;受造之物勞苦嘆息,渴望解脫,得享自由,並且有上帝兒子的名分,等候進入新天新地。
    反之,進化論者,卻持天真的樂觀論。照達爾文的看法,這個世界以及人類萬物,都是非常快樂的。華拉斯(Wallace)說︰「動物都能享受它們的快樂。」特羅蒙(Drummond)說︰「在生存競爭之內,並無仇恨,僅是渴望。」馬丁紐(Martineau)說︰「浪費乃僅為萬物豐盛的結果。」史密斯(Newman  Smyth)以為「死亡僅為埋葬無用的廢物,死乃是進入生命。」這些天真的樂觀論,乃抹煞世界的邪惡,尤不明聖經的教訓,不知死亡與罪惡的關係,後果之嚴重;妄想以惡成善,自我陶醉,痴人說夢,實在誤盡蒼生﹗費培恩(Fairbairn)說︰「苦難乃是上帝對世人犯罪的警告」,則世人行事為人,實應戒慎恐懼,戰戰兢兢,以免隕越。
    這個世界不是完善的,這乃是人類的罪惡使然。從起初知道末了的全知的上帝,他已早鑑及此,所以在創世的時候,他對於人類犯罪墮落的大悲劇,早已預定拯救罪人的大計劃,這乃是白靈耐(Bushnell)所說的「預期的後果」(anticipative  consequences),和他「先發製人」的策劃。例如建造醫院的病房,那時雖還沒有病人,但病房早已預備;同理,在主耶穌尚未降世之時,舊約時的列祖,他早已為他們預備救法。倘使罪惡沒有進入世界,則伊甸樂園,就是天堂;但事實上罪已進入世界,死又從罪而來(羅五12), 這個世界,只有等候救主耶穌基督救贖大計完成以後,天堂始能實現。主耶穌基督代死十架,救贖的恩功,乃有奇妙驚人的果效,不但改變人心,並且還要使萬物昭 蘇,天地更新。以賽亞先知說︰「我必因耶路撒冷歡喜,因我的百姓快樂。其中必不再聽見哭泣的聲音和哀號的聲音。其中必沒有數日夭亡的嬰孩,也沒有壽數不滿 的老者;……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這是耶和華說的。」(賽六五1925) 詩篇九十六篇十節說︰「人在列邦中要說︰『耶和華作王,世界就堅定,不得動搖;他要按公正審判眾民。』」希伯來書十二章二十六至二十九節︰「當時他的聲音 震動了地;但如今他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 照上帝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上帝。因為我們的上帝乃是烈火。」彼得後書三章八至十三節︰「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那日,天必大有響聲 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銷化,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上帝的日子來到。在那日,天 被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熔化;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啟示錄二一15說︰「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
    上帝在創世之時,早有先見之明,早已預定拯救罪人的大計。有些學者,如但拿(James D. Dana) 等,反對譏評「預期的後果」(見上文)之說,不僅藐視上帝,且複違反常識。因為我們世人也知凡事要早為之計。例如,出門攜帶雨傘,結婚先備定婚戒指,訂定 保險計劃,……語雲︰「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凡事預則立。」難道全智全能的上帝竟會愚不及此麼?當無庸辯。聖經曉諭我們,因為始祖犯罪的結果,「受造 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製,得享上帝兒女自由的榮耀。」(羅八2021 
    「倘無痛苦,何必憐憫」(語本Martineau  ), 豈非「無病呻吟」,可證這個世界有痛苦煩惱,故「人皆有側隱之心」。「世界有邪惡,乃反證上帝的良善。」「如果說痛苦可用人的道義來收買,那就太便宜 了。」世界罪孽深重,人的自義,乃無濟於事,不能挽救。世界的痛苦與缺陷,乃是上帝愁眉的表徵,及其對罪惡的憂傷和警告。

二、上帝的智慧與自由意志
    一切有限創造的計劃,都不能完全解釋上帝無限的完善。上帝既是不變的,他對天地萬物,總必有他的計 劃;上帝既是完善的,他的計劃,也必是至善至美的。他既是全智的,他的計劃,決不會次好的,而必為最好的。他既是理性的,則他所作的計劃,決不會任意擅 專,必思慮周全。他的創造工作,並非出於不得已,但乃有確定性,他無限的智慧,必能善為施展其作為。他創造世界,外面沒有壓力,裡面亦無強迫;乃是自由 的,智慧的。
    上帝既是全知的,他所以要創造天地萬物,必有其理由。在他沒有創造宇宙萬物以前,他也是自足的;他的完善性並不需要創造一個宇宙,為他補充,他僅是有一個宇宙的計劃。複次,上帝既是理性的,是全知的,他必定把一切都考慮過,他所定的計劃,必是至善的。
    我們既信上帝是至聖至善的,又是全知全能的,所以應當樂觀,不可悲觀。但是我們不是那些天真的樂觀 論者,他們認為邪惡乃是良善不可或缺的情況,而且妄以為邪惡也是出於上帝直接的意志,所以應當樂天安命。但是我們的樂觀,並非如此。罪惡乃是有害的,毀壞 可憎的;但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由於他的大能,統御萬事,他能克製邪惡,且能以善勝惡,並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八28)。
    有些學者,誤以為樂觀論乃是叫上帝要受命運的控製。這乃是因為他們不知「確定性」(certainty)和「必然性」(necessity)兩者性質的不同;前者乃是有自由的;後者是不自由的,乃是宿命論(the doctrine of  necessity)。 複次,這種學說,乃是誤認上帝是專橫的,任性的。這個世界尚在發展上帝計劃的過程之中;但是凡是愛上帝的,他能叫萬事互相效力,使他們得益,而且還要朝著 至善進展。真的智慧,是至善的;否則便不是智慧。現在的缺陷,乃是由於有限的世人,力不從心。全能的上帝乃是深不可測,乃是無可限量的。上帝說︰「耶路撒 冷的居民和猶大人哪,請你們現今在我與我的葡萄園中,斷定是非。我為我葡萄園所作之外,還有什麼可作的呢?我指望結好葡萄,怎麼倒結了野葡萄呢?」(賽五34
    無神的悲觀論者叔本華和哈德曼反對倫理的有神論的樂觀論,以為「人生唯在奮發努力,但是努力是痛苦 的,所以人生是痛苦的。」可是他們卻不知道「人生乃是有生氣的。世人的作為與事業,必有喜樂隨著他們,所以人生是快樂的。」叔氏為人冷酷無情,懦怯顧慮, 杞人憂天,卻複狂做自大。無怪其心中沒有平安,多愁悲觀。悲觀主義,乃是性情乖僻,目中無神的人自然的結果(苦果)。照叔本華和哈德曼的人生觀,人生在世 上根本便是大錯特錯,他們以為世人永遠解脫,唯有集體自殺,同歸於盡﹗學者批評叔氐人生觀的根本錯誤,便在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恣,患得患失,以是痛苦 煩惱,生趣索然。」
世之學者,或作天真的樂觀論,或作厭世的悲觀論,著書立說,汗牛充棟。其根本錯誤與癥結,便是在目中無神,不信上帝天地萬物的主宰,不 認識他的屬性,不知道他的智慧與意志,不知道他的至聖至善,全智全能。縱或有人「知道上帝,卻不當作上帝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 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羅一2122)他們不知上帝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等難測,卻妄想作他的謀士(羅一一3334)。無論是消極的悲觀、天真的樂觀,過猶不及,都有偏差,實在誤盡蒼生──我們應起而爭辯(參猶3)。

三、上帝的啟示與基督
    上帝創世以及救贖,既然都是以基督做啟示者,我們要補救悲觀論的偏弊,應向他們提示曉諭以下各點︰
    1.認識上帝的超越性──現在世界的現狀不能完全顯明他的權能,他的聖潔或他的慈愛;天地萬物還在發展之中,我們也不能完全知道。因為「將來如何,還未顯明」(約壹三 2)。
    2.認識罪惡的由來──罪惡乃是世人的自由作為,世人的憂傷痛苦,都是世人犯罪自召的惡果,絕非上帝主動的作為。
    3.認識基督的救恩──主耶穌為我們代死十字架上,又差遣聖靈住在我們裡面,這乃明示因為始祖墮落。自古以來,世人犯罪悖逆,上帝的心為世人憂傷痛苦,並且犧牲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來救世人脫離因著犯罪而受的各種苦難與禍害。
  4.認識現在的試煉與將來的審判──上帝已經準備除去神國羞辱的救法,藉著救主捨身流血的恩功,洗淨一切罪污,使我們因信稱義,與上帝和好,成為聖潔,「無瑕無疵、歡歡喜喜站在他榮耀之前」(猶24)。
    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乃確切證明上帝為世人的罪,所受的痛苦,乃遠較世人為深;主耶穌基督的審判複向我們指示,歷史上的惡人,不會一直成功,不能逃避審判。以賽亞先知一再警告︰「耶和華說︰『惡人必不得平安。」(賽四八22,五七21)中國的成語說︰「天網恢恢,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多行不義必自斃」﹗「違天者必有大咎﹗」(《左傳》)「作不善者,降之百殃﹗」(《書經》)
    歷史上的難題,只有在主耶穌基督裡面得到解答的秘鑰,以及人類歷史進展的保證。羅馬書三章二十五節 說︰「上帝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上帝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八章三十二節︰「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 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希伯來書二章八至九節︰「只是如今我們還不見萬物都服他;惟獨見……耶穌,……因為受死 的苦,就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使徒行傳十七章三十一節︰「因為他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複活,給萬人作可信的 憑據。」
    世俗的學者「如赫胥黎(Hux1ey)以為約伯記是一部悲觀論的名著」。又如史維德(Dean  Swift) 氏在他生辰,他每年必讀約伯記第三章「咒詛自己的生日。……『願我生的那日和說懷了男胎的那夜,都滅沒。』」這些悲觀主義者不知預定和揀選,並不是上帝的 專擅獨斷;他的智慧必慎選最好的計劃(見上文),並且命定救贖的大計,複用他的智慧僅僅容許最少的邪惡。啟示錄四章十一節︰「我們的主,我們的上帝,你是 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天地萬物,乃都在上帝的心裡,他不會忘記,並且照他的旨意,在他喜悅 的時候,把它們賜給萬人。」基督聖道,並非一種空想的樂觀論,而是一種正視罪惡的真實存在,而且要與之搏鬥,作為他歷史的使命;故非悲觀論,因為相信罪惡 並非不可征服的,而良善乃為世界的力量,亦為世界的目的。
    泛神論的樂觀論,認為宇宙萬物都是好的;基督教的「樂觀論」則「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八28)。「上帝是世人的安慰者、救助者,他以助人為快,救人為樂,這是神性的確徵,他的樂乃愈久愈深,直到樂花怒放,勃然震怒,甘願為世人受苦,為罪憂傷。」上帝犧牲的愛,又因對罪惡的痛恨,「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真理要明辨善惡,愛須分別神人;但愛又聯合神人,使神人和好。」「希臘在詩人荷馬、(Homer) 時代,有一種天真幼稚的樂觀主義,但這種樂觀主義,後來變成悲觀主義。這一個變動的原因,乃在他們漠視世界日趨敗壞的道德秩序。」希臘人和希伯來人乃有極 大的不同,其不同的原因,乃在希臘人沒有進步的盼望與理想,只是空談哲理。「耽迷肉慾,貪愛酒色的詩人,類都悲觀,無病呻吟,因為放縱情慾,過後即樂極生 悲,傷神害體。悲觀主義,也是斯多亞主義(Stoicism)的本質,因為他們既目中無神,不信上帝,對來生也無希望,悲觀乃必然的結果。一粒種子埋在地下,如不開花結實,是沒有生氣的。」「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二26)上帝創造的世界,本來「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一31)。惜有限的世人,妄用其自由意志,才發生一切痛苦煩惱。但全知全能的上帝,能夠使痛苦鍛鍊心志,砥礪德行,造就品格,結果便令痛苦消除。
    語雲︰「壞的就是好的。」有一位美國傳道人,也作此語。如果以為人生是苦的,乃是一種錯覺。羅偉耳(James Russell Lowell)說︰「我涉世愈深,我愈加研究,我便愈對世人有信心,有好感。時代的情勢,不再令我驚恐,這好像一個母親戲弄他七歲的小孩一樣。因此我對上帝,心裡大有安慰。……」羅愛世氏(Royce)詮釋約伯記說︰「倘使你有痛苦,須知你的痛苦,就是上帝的痛苦;他不僅在外表上並且設身處地‧如同一體,有切膚之痛、不僅此也,他還在積極方面,要藉著痛苦(a)造就聖徒聖潔的品格;(b)闡揚福音的奧秘;(c)深知上帝的屬性;(d)增加屬天的祝福。
    尤有進者‧上帝為要顯明他對世人的大恩大愛,竟「在肉身顯現」(提前三16),「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一18),使我們對「生命之道」,可以「親眼看,……親手摸」(約壹一1)。 上帝藉著他的獨生子,主耶穌基督向世人完全啟示出來。主耶穌基督「本有上帝的形像,……反倒虛已,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 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上帝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 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上帝。」(腓二611)他又告訴我們︰「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約一四3),「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裡。」(西三4

四、上帝的護理與救贖
    基督聖道,在本質上乃是一種超凡的慈愛和大能的計劃。上帝乃是高於世界,卻是又在世界。他雖「超乎眾人之上」,卻又「貫乎眾人之中」,並且「住在眾人之內」(弗四6)。他能把他自己顯現,但是因為他是超凡的,凡人卻茫然無知。「上帝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他的蹤跡」,凡人卻是「難測﹗……難尋﹗」(羅一一33 
    但是上帝既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他必藉著他的護理(providence)和救贖,彰顯他絕對的主權與超越性。所以上帝和世界乃是絕對分殊的,不同的,他的主權乃高於世界。本章上文已加論及,泛神論者味於創造論,而倡「流出說」(Theory of Emanation)。他們妄以為世界乃是永恆的,是從上帝的本質流出來的,所以乃與上帝是絕對平等的,從而把上帝奚落成為一種沒有真神位格的力量。費希德(Fichte)甚至斥創造論乃是一種根本謬誤的假的形上學,以及假神學。黑格兒說︰「上帝把世界從他裡面放出來,發射出來,還要在靈裡面把世界收回來。」史脫勞(Strauss) 說︰「從思辨推理的觀點來看,三位一體與創造乃是相同的,僅為一物之兩面──其一是絕對的,其一是經驗的。」黑格兒說︰「慈愛乃為三一上帝另一種表現。愛 必有對方,所以愛必創造。」但是這所謂對方,乃僅上帝自己,並非對方,黑氏乃自相矛盾﹗多元論無啻是一種二神論,此乃降低神性獨一至尊的本質,而且自相矛 盾,使上帝失去他的位格,乃和泛神論異曲同工。
    所以為著糾正泛神論,我們須強調上帝的超凡性與超越性(transcendence),他乃「超乎眾人之上」(弗四6)。為著糾正超神論(Deism或稱自然神論),又須強調上帝的內在性(immanence),他乃「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弗四6)並且闡明基督聖道的精義,以及上帝超凡的慈愛和大能的計劃與其護理救贖的恩功。

五、上帝的創造與安息
    (基督徒的安息日與猶太人的安息日)──出埃及記二十章八至十一節上帝十誠之四說︰「當記念安息 日,守為聖日。……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於此可見安息日立重要與價值。 此乃記念並慶祝上帝創造之工及其位格、主權與超越性。記念安息日之重要性,可分三點來說︰
    1.守安息日乃是記念上帝創造之奇工,所當永矢咸遵的永遠的責任──守安息日的命令,乃遠在十誠之先,乃為上帝道德律的一部分。此乃於創世之時製定,無論何處,無論何時,人人都當謹守。
    創世記二章三節說︰「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我們 的安息,僅為上帝安息的「縮型」之表徵而已;況且上帝的工作和安息,乃是神聖的,我們的工作和安息,乃是世俗的,僅為模仿上帝。舊約裡面,在摩西法典之 前,已有守安息日的指示。例如︰創世記四章四節說︰「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創世記八章十、十二節說︰ 「(挪亞)又等了七天,再把鴿子從方舟放出去。……他又等了七天,放出鴿子去,……」二十九章二十七至二十八節說︰「你為這個滿了七日,』……雅各就如此 行;滿了利亞的七日,……」。凡此可見在十誠之前,已守安息日。出埃及記十六章五、三十節︰「『到第六天,……比每天所收的多一倍。』……於是百姓第七天 安息了。」把日子以七天來分,這乃是在創世之時的原有的安息的製度,所以在摩西十誡第四章規定︰「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
    守安息日在亞述人的創世記裡也被承認。七乃是一個神聖的數目字,乃是從亞加底亞(Accadian) 先祖傳給閃族的,病人要用洗罪油在他身膏抹七次。現在考古學家在米所波大米發現石版上的日曆,寫的是每週七日,安息日在古巴比倫早已風行;在石版上,第七 日、第十四日、第二十一日、第二十八日,都稱安息日,並且加寫,「歇工的日子」,而其所用的字句,乃與摩西相同。這種限製,也和摩西法典一樣嚴格。這些製 度乃遠在亞加底亞時代即已製定,還在亞伯拉罕之前。考古學家又發現一塊石版,上面寫的乃是「心靈歇息的日子」。這乃是因為上帝裡面乃有一個永遠安息以及永 不止息的創造力的「活水的泉源」(耶二13),所以他吩咐我們一方面要遵守他安息的律法,一方面又要守工作的律法。
     2.主耶穌和門徒都未廢除安息日──摩西律法時代以後,雖已廢除守安息日的法令和規律,但同時卻 又宣告因為人性的需要,不可忘記安息日神聖的淵源,仍應謹守勿渝。在主耶穌基督裡面,並沒有把摩西法典每一點都廢除;我們雖不拘泥死的字句,但為著我們的 靈命與聖潔,仍應虔誠與敬拜,不可廢棄永生上帝的靈寫在我們心版上精義。(參閱林後三36)主耶穌基督雖「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西二14)主耶穌並沒有把十誡每一條誡命都釘在他的十字架上。他並沒有宣稱要廢除安息日,也沒有被控破壞守安息日,他僅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728)猶太人的安息日乃像「新英蘭(New  Eng1and)的感恩節」,而不像「新英蘭的複活節」。尼希米記八章十二、十八節︰「眾民都去吃喝,也分給人,大大快樂,因為他們明白所教訓他們的話。……從頭一天,直到末一天,以斯拉每日念上帝的律法書。眾人守節七日,第八日照例有嚴肅會。」這乃表示安息日乃是快樂日。
    初期教父俄利根(Origen)說︰「離棄 猶太人的安息日的規律岩式,基督徒應當知道究應如何遵守安息日,在安息日,應該勿作一切世俗的事務。」主耶穌在安息日從麥田經過,他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 穗來吃;又在安息日醫治一個枯乾一隻手的人,法利賽人要控告他犯了安息日,作了安息日不應作的事。但主耶穌說︰「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太一二113)貝萊總主教(ArchbishopPaley)說︰「依余之見,保羅認為安息日乃是一種猶太人的儀式,基督徒沒有遵守的義務。新約聖經,並沒有指示我們,主日在崇拜聚會完畢以後,絕對不準作工。……」
    法國大政治家計佐氏(Francis P.G.Guizot)曾任國務總理,篤信基督聖道,在法國懷疑主義與無神主義猖獗之時,堅貞不移,有衛道精神。據他說,神學家加爾文,並不拘泥儀文,當日內瓦有一名劇出演之時,他不但參加,且展延他證道的時間,使會眾都能前往。當諾克斯(John Knox) 探訪加爾文時,發現他在主日遊戲。馬丁路德說︰「守安息日,乃是要使身體靈魂都得益;但倘使僅為守日而守,拘泥儀文之末,倘使根據猶大的傳統而守,則我便 要令你們作工,並且還要竭力斥責這種足以侵蝕基督教精神與自由的事。」甚至那些自由主義的與過激的作者,也認為安息日與社會國家,國計民生有益。例如愛默 生(R.W.Emerson)說︰「守安息日乃是我們文明的命脈」。孫納(Char1es  Sumner)氏說︰「倘使我們欲謀國家長洽久安,便應尊崇並且加強安息日,使其成為聖殿與堡壘。」何爾姆氏(O1iver Wendel Holmes)說︰「那製定安息日的人,便會愛護貧窮的人。
     3.安息日規定七分之一的時間作敬拜與休息──因為主耶穌基督的教訓,使徒們把安息日從第七日改為第一日,為著是記念主耶穌基督的複活,以及他完成上帝屬靈的創造。  希 伯來書四章四至九節說︰「論到第七日,有一處說︰到第七日,上帝就歇了他一切的工。』又有一處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既有必進安息的人,那先前 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所以過了多年,就在大衛的書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這樣看來, 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上帝的子民存留。」
    4.從第七天的安息日改為第一天的安息日──這個重大的改變,乃是因為主耶穌基督的複活。馬太福音 第二十八章記了一件驚天動地,空前的大事,就是主耶穌基督的複活。「安息日將盡,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來看墳墓。忽 然,地大震動;因為有主的使者從天上下來,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他的像貌如同閃電,衣服潔白如雪。看守的人就因他嚇得渾身亂戰,甚至和死人一樣。天使對 婦女說︰『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他不在這裡,照他所說的,已經複活了。你們來看安放主的地方。快去告訴他的門徒,說他從死裡複活 了,……』婦女們就急忙離開墳墓,又害怕,又大大的歡喜,跑去要報給他的門徒。忽然,耶穌遇見他們,說︰『願你們平安。』他們就上前抱住他的腳拜他。耶穌 對他們說︰『不要害怕﹗你們去告訴我的弟兄,叫他們往加利利去,在那裡必見我。』」(太二八110)主耶穌在第一天的安息日和門徒相見,接著又在次一個星期日(約翰福音二十章二十六節︰「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又在七個七日以後,聖靈降臨的主日,和門徒相見(徒二1)。於此,我們清楚看到,藉著主耶穌的教訓與實例,以及使徒們的承認與製訂,七日的第一日乃成為「主日」(啟一10),信徒便在這日經常不變的每週相聚敬拜。使徒行傳二十章七節明明記載︰「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與他們講論,直講到半夜。」哥林多前書十六章一至二節說︰(……聖徒……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游西比斯(Eusebius  )在他的聖經評註中說︰「利未的條例既已廢止,道就藉著新約轉換改變安息的節日,使日出的主日,成為屬靈的與神聖的安息日。」
    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 在他的《辯道學》中說︰「在星期日那一天,凡住在城區,或鄉間的,都要相聚一堂,大家誦讀使徒們的實錄和先知們的寫作;星期日乃是我們共同聚會之日,因為 我們的救主耶穌乃是在這日從死裡複活,並向使徒和門徒顯現,教訓他們關於這些事。」這乃提示我們,主耶穌在他複活以後,升天以前,吩咐門徒使徒要守七日的 第一日︰他「藉著聖靈吩咐所揀選的使徒,以後才被接上升」(徒一2)。
    5,基督徒的安息日乃為主耶穌複活之日──基上所述,基督徒的安息日,乃是記念主耶穌的複活,而猶太人的安息日乃是記念世界的創始。質言之,基督徒的安息日,乃為念在主耶穌基督裡的新創造。「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 這樣上帝方始完成其大功。倘使我們僅僅守第七日而不守第一日的安息日,則我們乃僅是一個「屬土的」人,因為第七日上帝僅把天地萬物造齊了,「到第七日,上 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上帝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創二23)但是倘使我們守七日的第一日,則我們乃是「屬天的」人,相信在主耶穌基督裡的,就是新造的人。保羅說︰「你們謹守日子、月份、節期、年份,我為你們害怕,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加四1011)歌羅西書二章十六至十七節說︰「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以往所守的乃是「影兒」,基督既已複活,基督徒不必再守舊的第七天的安息日。新約給我們啟示,當初 主耶穌的門徒乃是在七日的第一日定為敬拜主的日子。安息日會妄稱,從禮拜六改為禮拜日,乃是天主教的主張,此乃和事實完全不符。初期的基督聖徒在主耶穌基 督複活以後,早已改在禮拜日敬拜上帝,那時根本還沒有天主教。
    自出埃及記十六章二十二至二十六節起一直到舊約的末了,照上帝對以色列人的吩咐,乃是以第七天為安息日,是向耶和華守的聖安息日。「以免列人要世世代代守安息日為永遠的約。」這是耶和華和以色列人「之間世世代代的證據」(出三一1317  ;申五15)。
    聖經教訓我們,舊的安息日已經在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上消滅了歌羅西書二章十二至十七節說︰「你們既 受浸與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他一同複活,都因信那叫他從死裡複活上帝的功用。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上帝赦免了你們(我們)一切過犯, 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又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仗著十字架誇勝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 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此乃顯然可知,新約的聖徒,不必要守禮拜六的安息日,因為已經釘在十字架上 了。
    複有進者,新約裡面,重提十誡的時候,而其中關於「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那一條,則不再提及。
    但是安息日會的人以主耶穌守安息日的實例作為論據並護符,與我們爭辯;殊不知主耶穌乃為猶太人,他「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加四 45)。他不但守猶太人的安息日,且受割禮並受浸。當約翰「想要攔住他」浸的時候,他說︰「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太三1314 
    但從主耶穌基督複活以後,門徒「聚會擘餅」都是在「七日的第一日」(徒二○7);捐錢奉獻,也是在「七日的第一日」(林前一六2);主在七日的第一日複活(可一六9);向門徒顯現(可一六911  ;太二八1810  ;路二四34;約二○1923);使門徒受聖靈(約二○22);差遣他的門徒到普天下去傳福音(可一六915  ;約二○21)。凡此乃都是在七日的第一日。主在拔摩島上向使徒約翰顯現,命他寫啟示錄,也是在主日(啟一920)。
    於此可見,猶太人守的安息日乃和基督徒的安息日不同︰前者乃紀念世界的創造,後者為記念在主耶穌基 督裡的新創造;前者為「影兒」,後者為形體,就是基督;一為「屬土的」,一為「屬天的」;主耶穌已在十字架上把律法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我們的字據撤去; 我們既因信與主同釘,一同複活,一同坐在天上,自不再受律法的捆綁。此皆主耶穌流血贖罪的恩功,倘使基督徒再守第七天(星期六)猶太人的安息,此乃辜負主 的救恩,無怪使徒保羅要向加拉太人大聲疾呼,說他們「應當被咒詛」﹗(加一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