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奧古斯丁的上帝國類型:聖的教會

  奧古斯丁晚年正是羅馬帝國衰微之時,那時的羅馬帝國飽受外族入侵。永恆之羅馬帝國的幻想已經破滅,以君士坦丁大帝時的羅馬興盛,來喻表基督王國的風光已經消散。在這背景下,奧古斯丁發展了以教會為上帝國表徵的神學之看法。


  在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書中,表現著教會如何在帝國之中爭取獨立地位。拉丁文的civitas(city)是指社會大眾,奧古斯丁要說的是在羅馬帝國之內有二種社會:一是世俗社會,即帝國;另一是上帝的社會,就是上帝之城,即教會。


  在《上帝之城》1428章中,奧氏指出二種不同的愛表徵了兩種不同的城市。地上城市是愛自己輕視上帝;而天上城市是愛上帝看輕自己。上帝之城的居民是被揀選的,而地上之城的居民是被遺棄的。在209章中,奧氏甚至明白論證基督的教會是上帝國臨在現世的表徵。


  不過上帝之城也是終末的臨在,奧氏不斷的論述上帝之城如同朝聖的實體,朝 向終末完美的形式。只要表徵著上帝之城的教會還在地上,它仍然受到罪的限制。只有當基督將他的國度帶領向終末的榮耀時,不完美才會消失。上帝國臨在現今的 教會是暫時性的,但它朝向終末的完美國度前進。這也是跟據第三世紀初教父居普良(Cyprian)對教會的瞭解而來,即教會之外沒有拯救可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