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國(the kingdom of God)在教會歷史中呈現不同涵意的瞭解。跟據拉丁文regnum Dei中的regnum有二個意涵:一是指上帝的國度;另一是指地上的國度。在此,就是以地上君王的國度(the realm of a king)來引申為上帝的國度(the kingdom of God)。
教會之傳統對上帝國的解釋是指世界終末時,在大審判後從天降臨地上的國度。還可以解釋是,將上帝國看成介於基督再臨與終未審判之間的千禧年國度。其他的看法是,把上帝國具體化在地上基督的教會裡,或是以一種神秘化的意涵來看待上帝國,是內在於基督徒的生活之中。
上帝國各種不同的解釋並非互相對立。基本的瞭解是以上帝國看成終末時降臨地上的國度,不過這個看法也常與其他的解釋有所關聯。以教理史的觀察來看,第一世紀到第三世紀,基督徒是以未來千禧年的概念來解釋上帝的國度;在東方教父俄利根(Origen)與西方教父奧古斯丁(Augnstine)之後,漸漸地以地上的教會,基督的身體,來解釋上帝的國度。這種想法是由奧古斯丁所提倡,且影響後續千年的教會歷史,而且除了重洗派外,也影響著宗教改革時代的神學家。
若以類型方法(typology)來探討教會歷史中有關上帝國的瞭解時,我們大約可歸納成下列幾種不同的類型:
一、流行於初代教會至第三世紀的終末千禧年類型;
二、第四世紀奧古斯丁後,上帝國概念發展為具體化在基督教會的類型;
三、宗教改革後路德所瞭解的上帝國類型;
四、宗教改革後一種神秘類型的出現,也就是上帝國內化在基督徒的生活中;
五、加爾文所瞭解的上帝國類型;
六、近代神學(特別是解放神學)所展現的上帝國意涵,它是可在地上實踐且與人類歷史相關的一種奮鬥,我們可稱之為解放類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