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解放神學的上帝國類型:抨擊(denunciation)與宣揚(annunciation)

  古提雷茲在建構上帝國概念前,作了一個歷史上有關〝基督王國〞(Christendom)的分析。古氏把它概分為三個時期:第四世紀的國教時期、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的〝新基督王國〞(New Christendom)時期,及近代的分層而治時期(Distinction of Planes)
  第一時期的基督王國,教權與政權合而為一,教會以外沒有救恩,而基督徒參 與政治活動的唯一目的,是為了教會的利益。第二時期的〝新基督王國〞,雖然強調信仰與政治生活的分割,然信仰的目標無非是趨使人類本性更加完善。因此,基 督徒對政治的關心就是基於盼望,盼望能建立一個正義、友愛及尊重人權的社會。
  第三個階段是分層而治時期,教會與政治屬不同範疇,雖同為上帝國服務,然 教會的使命是福音工作,而社會的建設是政治的使命,兩者相互尊重。由此觀點發展的結果,教會教職人員與信徒的使命也有了區分,教職人員的使命是傳福音和作 為現世秩序的教導者;而信徒們則可直接參與社會建設。然而信徒的政治參與仍不可超越教會福音的使命。
  古氏認為分層而治,強調教會支持現今社會體制,已不能滿足拉美人民被壓迫貧窮情境。拉美需要一個新的思想指導,於是古氏提出解放神學時期,認為教會的使命是為了貧窮者的解放而存在。
  古氏進一步以三個層面來呈現解放的意涵。第一個層面是強調經濟所導致社會 及政治衝突的解放;第二個層面是對歷史的瞭解所衍生的人性的解放,人類逐漸從歷史的教導來瞭解真正自由的涵意,並由此引導人類去創造一個具有良善品質的新 社會;第三個層面是靈性的見解,基督是人類罪性的拯救者,而人類的罪性,又是那麼深植在人類之間友誼的破壞及相互的壓迫及不公道現象。
  然終末上帝國的應許是不能與某種特定社會現實來作等同,特定社會現實最多 只是回應上帝的呼召所能達到一個較有人性的成就而已,人類社會的完美要等到上帝國的來臨才能具體實現。而罪是上帝國的阻礙,也是現今社會悲慘與不公的根 源,基督的救贖就是為了消除此社會悲慘不公的罪源,而基督徒被基督呼召,就是要來建立上帝國完全來臨前的正義社會,讓上帝國的解放在人類社會滋長。
  然終末的應許是否淪為烏托邦(utopia)想法?古氏認為烏托邦若能與歷史現實關連,它是可被用來作為建設新社會的一個歷史計劃。古提雷茲說:烏托邦的觀念有三種本質的特色……這三種本質的特色是:與歷史現實的關係,它可在實踐中來證實,及它的理性本質。
  古氏認為上帝國作為歷史現實,需要兩個動態方面的互助才能達成,那就是保羅、費爾利(Paulo Freire)所說的〝抨擊〞(denunciation)與〝宣揚〞(annunciation)。 上帝國若要與現今歷史現實連結,它必須對已存在的不義體制公開抨擊,它是〝革命性〞的,而非〝重建主義〞。除了〝抨擊〞外,上帝國也是一種〝宣揚〞,一個 公義友愛新社會到來的宣告。而〝抨擊〞與〝宣揚〞之間,就成了費爾利所說的〝一種建構的時間〞,即上帝國到來前的歷史實踐階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