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亞里斯多德(Aristoteles 公元前384-322年)

  亞里斯多德在十八歲時才進入柏拉圖的學院(Akademie)受教育。在那裡二十年至柏氏逝世為止。後周遊列國,曾作過腓利甫王(Philippos)的家庭教師,教導當時十三歲的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當政後,亞里斯多德就回到雅典創立了Lykeion學院。
 
    亞里斯多德一生人擁有許多學生。著作有上百本,討論範圍無所不有。一生人堅持說:「雖然真理和柏拉圖都是我的朋友,但是在兩者之中,我還是要選擇真理。」
 
亞氏死後,他的哲學並沒有被人立刻發展,反而至中世紀時才被翻譯出來。討論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應該先由他的知識論著手。
 
a.知識論
 
  亞里斯多德發明了邏輯學。邏輯學就把思想用來分析。他認為「語言」是我們思想的表現﹔我們想甚麼,就設法說出甚麼。如果把語言來分析,至最後一個元素時,就叫作「概念」(Idea)。並且人有比較與歸類的能力,因此會把多個「概念」聯合起來或分開,這叫「判斷」(judgement)。例如,我說「這張桌子不漂亮」是一個「判斷」。我可以這樣判斷是因為我把我現在腦子裡對這張桌子的概念,與其他所認識的桌子聯合起來作比較與歸類。
 
    亞氏認為一切「概念」是從感官經過頭腦而得來。因此是後天的,並不如柏拉圖說是先天從觀念界而來。在為「概念」作「判斷」時,人也會守一些原則。
 
 
  有了這些原則(思想律),就可使我們的「判斷」落實成真、假之分。從這裡他發明了著名的「三段論法」(Syllogism)
 
            A = B
 
            B = C
 
 
            A = C
 
    亞氏認為人的頭腦在作思考時,有三個基本的元素:就是概念、判斷、及三段論法。
 
    為了要肯定我們的思想或「概念」是真實的,就要與「存在」連繫起來討論。(「存在」Ontic,是一個哲學名詞,要說明一切東西或概念都有他自己的「本質」(本體)或「實體」(Ousia),比如說「水」的本質是H2O。因此有H2O就說明「水」的存在。討論「存在」的學問叫著「本體論」(Ontology))亞氏為了肯定「概念」的真實性,就列出了「概念」的分類他提出了著名的「範疇」論(Categories)
 
亞氏把「範疇」歸為十類:
 
    第一類是「實體」Ousia,其他九類都是屬性(attributes)。屬性又分三種不同等級:
 
一.狹義必須的(Necessary Propria)
 
二.廣義必須的(Necessaria Impropria)
 
三.偶然的(Contingentia)
 
    按以上的知識論,亞氏創立了他的形而上學(metaphysics)。他為世界(感官界)變幻無定的現象提出了「四因說」,無論缺少任何一「因」皆沒有東西可以「存在」。
 
  例如,桌子由質料()做成,因此有「質料因」。但是要有桌子的「形式」,桌子才為桌子,因此必須有「形式因」。但是桌子要有人做成為桌子,因此有「形成因」。但是為甚麼要造桌子,因此必須有「目的因」。四因缺一不可。
 
    他認為「目的因」最重要。這樣誰來決定人類或宇宙的「目的」?他說是「第一原動不動者」(The First Unmoved Mover),稱為「上帝」。
 
以上關於亞里斯多德的知識論可以從他的「工具書」(Organon)一書內找到。關
於「本體論」更多的資料可以從「形而上學」(τα μετατα φυσικα)一書內找到。
 
b.宇宙論
 
    古希臘哲學家談論宇宙時,是從兩個角度去探討:太初(arche)和原質。亞氏先以一個「第一原動不動者」解釋太初的問題。然後說宇宙的原質不外乎四個元素﹕水、火、氣、土。這四個元素構成宇宙並不是機械性的,而是有「以太」(Ather)這‘精神體’使四元素合、分構成整個宇宙。「以太」也使人體內的四元素構成人的‘精神’。他認為有生命的東西是「先有全體,後有部分」。我們不能剖開人的不同部分然後湊成人。而是有全人才因此有各部份。因此,認為人不是機械化的,宇宙也因此是非機械化的(non-mechanical),或是有生機的(organic)
 
c.人性論
 
    亞里斯多德不同意柏拉圖的說法認為肉體是靈魂的墳墓。亞氏認為靈魂和肉體是合一的,是相輔相成的。靈魂有三種不同的作用,會生(生魂)、會感覺(覺魂)、會思想(靈魂)。因此,人是理性的,人能夠知道自己行為的目的,可以為自己選擇目的(人生觀),可以追求幸福,也有創造的能力。因此,人應該要為他的行為(道德)負責。
 
d.藝術論
 
    亞氏認為人的靈魂除了有理性以外,還有情感(覺魂)。需要愛與被愛的生活。人的精神在透過情感的生活:愛、藝術等等,就可以使情感與人的精神聯合調和。因此可以滿足人的靈魂,使精神有最高的享受。
 
    在亞氏著名的「倫理學」(Ethika)中,說明人可以靠理性智慧(φρυνετι)得到美德(Virtues)。幸福的生活需要好的美德,而好的美德是要用理性的智慧得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