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基督教教父的哲學

    早期教會對世俗的哲學存著愛恨交加的心態。教父們極不願意把基督教這“新興宗教”哲學化。相信他們是因為受到保羅的影響(林前119-24),認為哲學是屬世的智慧,不能與屬靈的智慧相比或是混合起來。當然,保羅也承認外邦人有他們的智慧,而且在雅典以希臘哲學來講解基督教的教義(17)。後期的教父最終還是接納及研究世俗哲學的思想。
 
教父的哲學一般上都圍繞著以下的主題:
 
一.信心與理性的張力問題。起初大家認為是相對/相剋的,後來漸漸認為是可以擺在一起討論的。認為信心和理性的知識皆可以引導人認識神,但是,信心才是真正的途徑,稱信心為“正統之道”(The Royal Way),而知識也是神賜給人的。
 
二.神的存在。起初教父深信人要認識神是憑著信心。後來也不反對人可以藉著自然界去認識神(參羅119),雖然自然界不能完全把神啟示給人。
 
三.神的本性。神是什麼?他是由什麼東西做成?後來神學才定義稱神是個靈,是超越世界的,他是純一的、永恆、絕對、無限、尊榮、他從無中創造世界等等。藉著這個基礎,教父們開始為基督與神的身分之間的關係深一層的去理解。
 
四.人的本性。人是什麼做成的?由什麼元素組成?靈、魂、體的關係如何?良心意志是什麼?這與道德有什麼關係?都是教父們所關注的問題。
 
 
初早期教會的哲學
 
    游斯丁(Justin Martyr.死時 AD 165)未信主前是著名的希臘哲學家。在信主後,他仍然身穿哲學家行服,宣稱基督教信仰乃是「唯一可靠,並有益的哲學。」他認為神的話(logos)給蘇格拉底等思想家特別的啟示,使他們思考出許多好的哲學。
 
    特土良(Tertullian AD 160-220)卻認為哲學乃一切異端之根。他堅持沒有信心的屬世智慧全是枉然的。
 
    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是早期教會間最流行的異端。今日的學者肯定這是一個摻雜了波斯、巴比倫、猶太、希臘及基督教思想的異端。當然,希臘的哲學佔大部分。這派的人認為這物質的世界是惡的(因此肉體也是惡的),靈魂卻是善(聖潔)的。創造主(造化主)(Demiurge)與那高高在上天的上帝有一段距離。創造主與人之  間卻以“元”(aeons)來作為傳達媒介。基督就是一個特別的“元”,叫洛格斯(Logos)來到人間要把「知識」(gnosis)傳給人。基督是屬靈的,沒有肉體,也沒有死在十字架上。衪的肉身也只是一個幻象。通過「知識」(gnosis),人才可以得救。天有許多層(當時樂斯底主義教主威靈泰奴Valentinus說天有三百六十五層)。每通過一層要會背一些密碼或是信經(知識)。這些密碼也只有加入了這組織以後,才從領袖們處得來,就如基督教會信徒所學習背誦的禱文和信經。
 
    亞歷山大神學院是初期教會的哲學思想中心。普羅底奴斯(Plotinus)是亞歷山大神學院的創辦人。也是新柏拉圖主義興起人之一。革利免及俄利根是這學院的學生,後來的繼承做這學院的院長。俄利根(Origen AD 185-254)以柏拉圖的思想來解釋基督教的教義。俄利根認為知識是由神而來,基督教卻擁有最好及最高的知識。「知識」(gnosis)是可以從聖經得來。聖經的意思有字義(身體)的,道德(精神)的,靈意(屬靈)的。上帝是難於理解的。「道」(神的兒子)是道成肉的道,是永恆的道。這道是所有「概念」(ideas)的總和。道雖與神同質,但是在地位上比較次於神。理性的人所追求的「至善」,就是像神。
 
奧古斯丁西方的教師
 
    奧古斯丁(AD 354-430)年青時為一浪蕩的人,任米蘭大學的哲學與文學教授。在米蘭大主教的影響下信奉基督教。他的蒙恩見証記載在他那馳名古今的《懺悔錄》(Confessions)。後成為北非洲希坡(Hippo)的大主教。從哲學及神學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有奧氏把所有過去的哲學及神學都匯合於一身,也把他的思想傳給後來的人。成為了西方的教師(Teacher of the West)。我們只選擇他重要的思想來討論:
 
一.真理。奧古斯丁與當時的懷疑主義者大大的爭執,因為懷疑主義者認為無法找到真理/真知識,所有的東西都應該被懷疑,但是奧氏堅決反對說:「一個人可以對他所遇見的東西懷疑,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他不能懷疑的:就是他自己的懷疑」。他說 7 + 3 = 10 這是人們理性的頭腦所不會懷疑的。因此,証明真理不在於感知方面或是在經驗方面,而是在頭腦裡,因此,真理是靠「直覺」(intuition 一種於生俱來的感覺能力)得知的。他說:「不要在你以外尋找,望向你的內心,真理就在你的心中。」奧氏認為從心中而來的真知識是藉著「光照」(illumination)而來。他並不認為這「光照」是從神而來,而是人於生俱來的。在他的神學思想中,他認為神就是“真理”。他根據柏拉圖的思想認為所有的美好都是真正的「善」(The Good)而來。奧氏認為神是一切真理的源頭,也是所有真理的基礎。因此,神是真理的總和,所有真善美的開始,一切存在的存在。因此,神是一切也超越一切。人可以認識衪,因為這世界是按神的「形像」(image)造的。
 
二.善惡的問題。奧氏反對摩尼教派的意見認為神與惡是同在且敵對的。他說惡乃是完好的損壞。按人的角度來說,惡是因濫用神所賜的自由而來。而人也沒有辦法從罪中自救,唯有神將人從罪惡中釋放出來。人有魂及身體,這永恆的魂是住在會過去的身體中。魂是屬靈的。「規律」(laws)是重要的,道德的規律是要由神聖的律法來維持,社會的規律是要由國家的律法來維持。
 
三.神的城。在其名著《神的城》(The City of God)中,他把人類的歷史看成是“神的城”及“俗世的城”的鬥爭。這鬥爭反映了人心裡兩個意志的鬥爭。
 
結論:特土良說:「雅典與耶路撒冷有什麼關連呢?學院(Akademic)與教會有什麼好聯合的呢?異教徒與基督徒又有什麼好同心的呢?滾開吧!那些試圖把斯多亞主義、柏拉圖思想、辯証論在基督教教義染上顏色的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