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教會的性質


  一、聖經中教會一詞的各種用法
舊約聖經中提到「教會」此專名時,是從「呼召」的字根演變出來的。特別是指「以色列人聚會」,就是他們聚集崇拜集會。在新約中「教會」最普通的用法(也可說是最重要的用法)是從動詞「召出來」所變成的名詞。所以舊約與新約的教會都是表明神所呼召出來的會眾。在新約中是耶穌基督親自首先用到此詞。他乃是指那些在他左右的人,這些人都承認他為主,也接受天國的教訓。後來「教會」這名詞又有了多種的意義。
(1)最常用的意義乃是指「某地方的信徒們」,也可說是地方上的各教會;不拘是否在那裡聚集崇拜。某些經文特別是指他們的聚集︰徒5111126;林前111814192835;有些並沒有提到他們是否在那裡聚集︰羅164;林前161;加12;帖前214等。
(2)另一個意義乃是「家中的教會」;就是在某一個人家中的教會。比較富有的家庭,常將他們的家作為集會的地方︰羅16523;林前1619;西415;門2
(3)最廣泛的意義乃是指「各處所有的信徒」;這些信徒都與基督聯合,成為一體;無論以往、目前、或將來,在天或在地的聖徒都包括在內︰弗122310215232425272932;西11824
也有多次聖經提到教會時是用象徵性的說法。「基督的身體」(林前1227;弗123;西118),「聖靈的殿」(林前316;彼前25),「那在上的耶路撒冷」(426),「天上的耶路撒冷」(1222),「新耶路撒冷」(212,請參看910兩節),「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
我們也要特別注意「教會」一詞,是從「屬於主的」涵意所演繹出來的,所以「教會」在事實上也表明是神的產業。
二、教會的本質
羅馬天主教與基督教對於教會的主要性質的看法,大不相同。天主教認為教會的 本質不過是外表的、有形的組織。嚴格地說,此組織並不包括那所有組成教會全體的信徒;卻只包括神甫等的特權階級,此外更有主教、大主教、紅衣主教、及教宗 等。他們稱這班特權階級的人為「教導的教會」;稱一般普通的信徒為「受教的教會」或「聽訓的教會」。這班特權階級直接分享教會光榮的屬性,例如教會的合 一、聖潔、大公性與使徒性,而一般普通的信徒則只不過間接地領受這些光榮。按照天主教的神學理論來說,仍然是主張在有形組織之外沒有救恩。但是因著不可否 認的事實,天主教的神學理論家往往不得不改正他們的看法。宗教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天主教此種外表有形的「教會觀」;乃是要使教會的特性成為聖徒們屬靈的 並無形的交通團契。所以我們所信的「大公教會」乃是包括各地、各世代所有的信徒,此外並無救恩。大公教會是耶穌基督的身體,目的是要藉著所作成的救贖來表 彰神的榮耀。
三、教會的多面性
論到教會時,我們要思想各種不同的特性。
1、戰鬥的教會與凱旋的教會
教會今天存在於地上,乃是一個戰鬥的團體,蒙召而實際從事一場聖戰。教會必須前去向敵對的世界挑戰;並要對抗黑暗世界的各種權勢。教會屬天的性質,是凱旋勝利的教會;在天的教會已經得勝了;戰爭呼號已變成勝利的凱歌;十架已變為冠冕。
2、有形的教會與無形的教會
基督的惟一教會,一方面是有形的,一方面也是無形的。這個分別只能用在今天存在地上的教會。教會被稱為無形的,因為是屬靈的,同時教會的特質就是不能被肉眼所看見的;此外,我們又不能斷定誰是真正的屬於教會,誰又不是。 這同一個教會,在會友的行動與信仰上,在傳揚真道及施行聖禮的事上,在教會的組織與治理方面看來,卻是有形的。
3、有機性與組織性的教會
這個分別只能用在有形的教會方面。教會在組織方面,是由教會中的聖職、施行 聖禮、傳揚聖道、以及某種教會行政方面表示出來。然而,教會若無以上所提的組織,因著信徒們的交通團契,在他們的社團生活上,在他們的信仰上並承認基督為 主的事上,在他們同心合意抵擋世俗的事上;仍然表現出教會是有機性的組織。
四、教會的定義
當我們為教會下定義時,我們必須記得教會有「有形」與「無形」之分。(1)有形的教會的定義為︰「一班被神的靈所呼召、蒙揀選的人。」或更簡略地說是︰「信徒的交通團契(即︰聖徒的相通)(2)無 形的教會包含更廣泛的意義,可以有以下的定義,即「那些信仰真宗教的信徒們的社團,其中也包括他們的子孫,我們必須注意,這兩個定義,並不完全相等。有些 人可能是無形教會的會友,很可能並非有形組織的會友,或是可能被拒在有形組織之門外;又有些人可能是有形教會的教友,卻是不信的人或假冒為善的人,與基督 的身體絕對無分。
五、不同時代的教會
當神判定「女人的後裔」要與「蛇的後裔」世代為仇時,教會就已經存在了;但歷代的教會並不完全有相同的形式。
1、先祖的時期
在先祖的時期教會乃是以家為中心,一家之主就是祭司。當時並沒有全族或全地的人同時敬拜神的事;雖然,創世記四章26節似乎是指公眾一同呼求神的名。洪水的時期,挪亞的家就代表了教會,所以獲得了拯救。後來,當真宗教逐漸消亡時,神又特別呼召亞伯拉罕及他一家。直到摩西的時代,敬畏神的心是由家庭所傳襲的。
2、摩西的時期
出埃及之後,以色列民成為一個國家,當時的以色列國也就是神的教會。那時的 教會充滿了各種儀式禮節,因之國家化的宗教才有所表現。當時的教會也不是獨立的組織,乃是以國家的存在而建立。以色列是一個宗教國家,國家也就是教會。外 國人必須成為國民,然後才能成為會友。宗教崇拜儀式有各樣的細節,也多數是儀式化的,宗教的最高表現乃是耶路撒冷京城的聖殿。
3、新約的時期
五旬節聖靈降臨時,教會就與以色列國家民族分開了,同時也成了一個獨立的組 織。以前不過是一個國族的教會,現在教會乃是普世化了。為了要達成普世教會的理想,今天的教會就必須成為一個傳福音的教會,將福音的信息傳給世界上各國各 民。不但如此,舊約中儀式方面的敬拜,因新約的完成,也變成了屬靈的敬拜。
六、教會的特性
雖然羅馬天主教會將教會的特性歸於有形的教會,事實上,教會的特性只屬於無形的教會。
1、教會的合一性(Unity)
按照羅馬天主教的看法,所謂教會的合一就是將天主教的組織在全世界結合起 來。此種組織尤其是以各種特權階級為中心。改革宗基督教卻認為教會的合一是在屬靈方面的。真正的合一是基督身體的合一,也就是基督奧秘的身體的合一;所有 的信徒都是肢體。這種合一,在基督徒同有一主,同為一體,同拜一神等事上表現出來。
2、教會的聖潔性(Holiness)
羅馬天主教認為教會的聖潔也是外表方面的。羅馬天主教並不太重視信徒們內心 生活的聖潔,卻說︰乃是教義的聖潔,教會的道德教訓,與敬拜規程等方面也是聖潔的。改革宗基督教卻認為教會中的會友或聖徒應該是聖潔的。因為信徒們有了新 生命,而且神也應許我們要獲得聖潔;所以在客觀方面說,我們在基督裡已經有了聖潔,在主觀方面說,我們在原則上是聖潔的。這種聖潔的生命乃是在敬畏神虔誠 的事上,以及對神忠心的態度方面得以表達出來。
3、教會的大公性(Catholicity)
羅馬天主教自認為是普及全世各地,且是自古及今一直存在;而認為其他各種宗 派此起彼落,並不長存;更認為天主教教友比各派信徒總數加起來還多,所以是大公教會。然而,改革宗的基督教卻認為惟有無形的教會包括各世代的信徒,在世上 各國各教會都有會友,而且也影響了所有信徒的一生,所以這無形的教會才真正是普世大公的教會。
七、教會的特色
教會的特色只表現在有形的教會中,為的是要分辨真與假的教會。改革宗教會通常提到三大特色;但此三種也可以歸納為一︰即忠心持守神的教訓,同時又遵主的聖道而行。教會的三大特色如下︰
1、忠心傳揚神的聖道
這是教會最重要的特色(83132471423;約壹413;約貳9)。這並不是說教會如果要被認為是真的教會,就一定會傳揚絕對純潔無瑕的道理。這樣的理想光景在今世是不可能的。然而,我們卻是說,教會傳揚真理時必須是真正地出於純正的教訓,而且能使聆聽的人相信並接受。當然,今天的教會必須要忠心持守神的聖道,才能算是神所祝福的教會。
2、正確施行聖禮
聖禮絕不能與聖道分開,羅馬天主教卻將兩者分開;聖禮就是聖道得以實踐出來的表示。只有真正受神及教會所封立的牧師,才能合理地施行聖禮,因為這是神親自設立的;而且也只有真正的信徒以及他們的子孫,才能領受聖禮。聖禮的施行是早期教會的重要特色(219;可1616;徒242;林前112330)
3、忠實治理教會
教會的治理非常重要,因為教會有嚴格的規則,才能使教會保持教義的純正性,也能保持聖禮的神聖性!教會的治理若鬆懈下來的話,立刻就會發現真理的亮光逐漸暗淡;聖禮也被隨意糟蹋了。神的聖道特別指示我們,在教會中應當有合宜的懲戒與治理(1818;林前51513143340;啟214152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