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海德堡要理問答

  海德堡要理問答–開始的幾句話     ,        《海德堡要理問答》簡介  ,    《海德堡要理問答》的結構   ,

  《海德堡要理問答》– 唯一的安慰       ,

 《海德堡要理問答》– 人的愁苦 (1)       ,    《海德堡要理問答》– 人的愁苦 (2)    ,
《海德堡要理問答》– 人的愁苦 (3)             ,

  《海德堡要理問答》– 人的救贖 (1)     ,      《海德堡要理問答》– 人的救贖 (2) ,
《海德堡要理問答》– 人的救贖 (3)         ,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聖父神 (1)   ,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聖父神 (2)   ,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聖父神 (3) ,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聖子 (1)   ,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聖子 (2)    ,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聖子 (3)   ,

 《海德堡要理問答》-- 基督的降卑 (1)     ,    《海德堡要理問答》-- 基督的降卑 (2)   ,
   《海德堡要理問答》-- 基督的降卑 (3)   ,

 《海德堡要理問答》-- 基督的升高 (1)   ,  《海德堡要理問答》-- 基督的升高 (2)    ,
 《海德堡要理問答》-- 基督的升高 (3)   ,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聖靈神 (1)    ,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聖靈神 (2) ,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聖靈神 (3)    ,

  《海德堡要理問答》– 稱義 (1)    ,   《海德堡要理問答》– 稱義 (2)   ,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洗禮 (1)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洗禮 (2)   ,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洗禮 (3)  ,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主的聖餐 (1)    ,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主的聖餐 (2) ,
《海德堡要理問答》– 論主的聖餐 (3)   ,

   《海德堡要理問答》– 福音的宣講和教會的紀律 ,

  《海德堡要理問答》– 感恩的生活(1)  ,《海德堡要理問答》– 感恩的生活(2)   ,

  《海德堡要理問答》– 神的律法︰十誡(1)  ,《海德堡要理問答》– 神的律法︰十誡(2),
《海德堡要理問答》– 神的律法︰十誡(3)  ,《海德堡要理問答》– 神的律法︰十誡(4) ,
 《海德堡要理問答》– 神的律法︰十誡(5) ,《海德堡要理問答》– 神的律法︰十誡(6) ,
  《海德堡要理問答》– 神的律法︰十誡(7),《海德堡要理問答》– 神的律法︰十誡(8) ,
《海德堡要理問答》– 神的律法︰十誡(9),《海德堡要理問答》– 神的律法︰十誡(10) ,
 《海德堡要理問答》– 神的律法︰十誡(11) , 《海德堡要理問答》– 神的律法︰十誡(12) ,

   《海德堡要理問答》– 神的律法︰十誡(13)    ,

     《海德堡要理問答》– 禱告  ,

       《海德堡要理問答》– 主禱文 (1)  ,  《海德堡要理問答》– 主禱文 (2) ,
      《海德堡要理問答》– 主禱文 (3)    ,

基督的地位


        基督降卑     ,


        基督復活  ,


        基督升高    ,

聖靈的工作

     認識聖靈的工作  ,

    聖靈之救贖大工 ,

    聖靈在教會 ,

    聖靈之運行  ,

    成聖之工  , 

    聖靈恩賜   ,

基督的職分

      基督三重職分 ,

      基督是先知  ,

      基督是祭司 ,

      基督是君王 ,


神學沿革

     教理史的歷史    ,   教理史的分類與方法 , 教理史的職責   ,  教理史的主題 ,

    神學的故事(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讀後感  ,  歷史神學之導論  ,

    教義神學   ,   教理史的職責  , 贖價理論  , 滿足理論 ,

    新約聖經帶來的信仰 ,

    正統教義的根基(1)-正典聖經  , 正統教義的根基(2)-信仰的標準  ,

   從神學發展到信仰告白  ,  從神學發展到信仰告白

 
   大公神學家:對建立大公信仰貢獻的神學家  , 東西教會之神學情況  ,

 教父之神學  ,  使徒時代教父以及他們的教理觀  , 特土良為西方神學創始人   ,

  護教者神學  ,

  初期教會中的偏差早期教會的神學家 ,
 
  教會中的改革運動

  亞歷山大的教父  ,  反神哲派的教父  ,  正典和信經之建立   ,

   中世紀之神學概論  ,  中世紀的神學之爭論   ,  中世紀的天主教  , 經院哲學 ,

   中世紀天主教非常重視聖禮 , 新敬虔運動的起因  , 新敬虔與約翰司格圖 ,

   新敬虔運動的人物托缽士運動 ,

   宗教改革的根源  ,  宗教改革的領袖  , 宗教改革之特色    ,

     路德的改教與神學理念 , 路德改革的重要因素 ,  

   馬丁路德與依拉斯穆  ,  路德的宗教改革加爾文的一些神學思想   ,

     改教時期神學 ,  更正教神學的奠基人 ,

     亞米念主義  , 亞米念主義的幾項重要看法   ,

    敬虔主義 ,

     清教徒神學   , 自由神學之定義 , 贖罪理論  ,

     時代論神學發展歷史  , 時代論神學(Dispensational Theology)  ,

      基要主義  , 基要派和「現代派」之爭 ,

     福音主義(Evangelicalism)   ,

     新基要主義(Neo-Fundamentalism)  ,

     新福音主義(Neo - Evangelicalism)  , 新福音主義 , 何謂「新福音派」 ,

     新正統主義神學  ,

啟示論的沿革

  猶太人的思想  , 教會純正的教導──使徒的教導作為基礎   ,

     二元論在教義及流行信仰遺留下來的痕跡    ,   宗教哲學之二元論Dualism    ,

 新約聖經之基本見證  ,   諸教父論聖經  ,  宗教改革者的聖經論   ,   

 巴特論上帝啟示的目的  ,  巴特論人在獲得上帝知識中的參與性   , 巴特論啟示中上帝與人的神蹟性相遇   , 巴特論上帝話語的實存性與獲得的可能性   ,

    有關上帝的默示之錯誤觀點 ,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人性

   人是善變的   ,   人沒有完全之公義  ,   全部敗壞 Total Depravity  ,

 人與自然界的關係   ,   人與其他被造的關係 , 文化與人的團體之位格性   ,

  名字是人的載體  ,

 個體與團體之間  ,

 位格與形格及體格的議題  ,

 上帝形象之潛在量與基督之理想型格  ,  神的形象  ,

 意志力的應用   ,

 中年危機與歷史意識  ,  自我之建立   ,

 巴別塔事件象徵的組織性犯罪  ,  知行不一之矛盾  ,

救恩論之沿革

   救恩論(上)  ,  救恩論(下)  , 救恩論的背景  ,

   信徒的堅忍與恆忍(上)  ,    信徒的堅忍與恆忍(下)  ,

   教父時期的拯救論  ,  諸教父論救恩  , 

   初期教會的救恩論   ,  

   伯拉糾與奧古斯丁論罪與恩之教義   , 

     中世紀時代的救恩論  ,  

     改教時期之救恩論  ,

      宗教改革後之贖罪論   ,  

      廉價的恩典  ,

    神秘說  ,   神政說  ,  道德感化說  , 贖罪論的謬說   ,

     「伯拉糾派」的由來   , 

   「半伯拉糾派」的由來  , 

    「亞米念派」的救恩論 ,

    改革宗和亞米紐斯主義之比較 ,

    論及有限救贖之韋斯敏德信條 ,

   聖約神學的教義觀點  ,

   普救論者的經文  ,

比利時信條

   
    比利時信條—簡介    ,     比利時信條1~7條   ,   比利時信條8~9條  ,   比利時信條10~11條   ,   比利時信條12~13條  ,  比利時信條14~15條   ,    比利時信條16~17條  ,   比利時信條18~22條   ,  比利時信條23~25條 ,   比利時信條26條   ,  比利時信條27條   ,  比利時信條28條   ,    比利時信條29條  ,   比利時信條30~32條  ,  比利時信條33~35條   ,  比利時信條36~37條  ,

韋斯敏斯德信條


西敏信條-自由意志之人靈魂的四重狀態  ,       

           韋斯敏斯特信條前言  ,

          韋斯敏斯特信條 第一章 論聖經   ,

       韋斯敏斯徳信條 第二章論神和三位一體       ,

    韋斯敏斯特信條 第三章  論神永遠的定旨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四章 神創造之工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五章  論神護理之工   ,

    韋斯敏斯德信條第六章論人的墮落、罪惡和刑罰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七章  論神與人所立的約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八章  論中保基督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九章 論自由意志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章 論有效的恩召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一章 論稱義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二章 論兒子的名分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三章 論成聖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四章 論得救的信心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五章 論得生命的悔改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六章 論善行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七章 論聖徒的堅守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八章 論恩惠和得救的確信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九章 論神的律法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章 論基督徒的自由和良心的自由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一章 論基督教的禮拜和安息日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二章 論合法的宣誓和許願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三章 論民事長官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四章 論結婚與離婚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五章 論教會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六章 論聖徒相通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七章 論聖禮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八章 論洗禮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九章 論主的晚餐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卅章  論教會的懲戒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卅一章 論教會的總會和會議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卅二章 論人死後的狀態和死人復活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卅三章 論最後的審判   ,

基督論沿革

   舊約中的基督論(1)   ,   舊約中的基督論(2)   ,  舊約中的基督論(3)   ,  基督在舊約下的榮耀  ,

 保羅及初早期教會對基督神性的描述 , 多西特派和幻影論 , 幻影派(Docetism)對基督人性之爭議

 阿波林派(Apollinarianism) )對基督人性之爭議   , 以貧派之基督論  ,  基督兩性的教義  , 

  諸教父論基督  ,   亞波里拿留所提出的問題  , 基督一性論與亞波里拿留主義 ,

 安提阿學派和亞歷上太學派所爭論的問題   , 初期教會的基督論  ,

 涅斯多留與區利羅所爭論的問題   , 泥斯多留主義(Nestorianism) ,

 歐迪奇主義   , 優提克斯主義(Eutychianism) ,  

 
 

認識基督

  上帝的恩典使我們認識基督    ,    基督是反合性真理的實體   ,    基督是公義的執行者   ,   耶穌的歷史性  ,  基督的身份和工作     ,   歷史上耶穌與信仰的基督   ,   耶穌是永生上帝的兒子   ,  基督(彌賽亞)  ,   基督(Christ)  ,    認識基督   ,   真正的基督只有一位  ,  耶穌是基督  ,

  基督論的方法論  ,

 基督的名字及稱號  ,  基督的聖名 ,   基督之名字與稱號   ,

 耶穌是永恆與暫時的交會點  ,  耶穌基督——我的最愛 , 耶穌是誰?   ,  耶穌基督是誰?基督的源頭與本質   ,   猶太人對彌賽亞的誤解  ,  耶穌是基督  ,  青春泉  ,

 認識永恆界的基督  ,  基督是至善的本體基督是創造性的本體   ,  創造界的基督   ,   思想界的基督  ,   道德界的基督  ,  基督是義的本體   ,

   基督預言   ,

 讓耶穌作我們生命之主 ,

認識基督論

 「基督中心論」的真義    ,   基督論之方法論  ,  基督論是信仰的中心   ,  基督論建立在上帝的啟示上   ,  經驗不能取代上帝的啟示  ,  成見帶來錯誤的基督論   ,   基督論是建立教會的基礎   ,   基督論導論   ,  認識基督論    ,   介紹基督論(上)   ,    介紹基督論(下)  ,   基督論(上)基督論(下)   ,  基督論 ,

    兩種基督論   , 至上而下的基督論   , 至下而上的基督論的不恰當性    ,

認識教會

 認識教會  , 教會的多重意義   ,  教會的定義   , 信徒在教會之認識上的混亂  ,

 教會的定義和識辨  , 何謂『教會』   ,  永生上帝的教會  , 教會的意義  ,

 聖經如何論教會   , 教會與天國   , 教會本質的再思   ,  生命社群與肢體 ,

 生命社群的標準   ,

  "教會"之聖經的名稱 ,   教會空前的使命  , 教會成主的身體  ,  聖靈的化身  ,

  教會的特徵 ,

  教會的標記  , 教會之超自然的本質  , 教會是從上帝而來  ,  教會之定義  ,

  教會有那些要素 ,

   何謂教會  ,  我們對教會應有之認識  ,   教會的象徵  ,   教會的緣起 , 教會的使命

  教會論 - 結語  , 教會的誕生教會的成熟  , 教會的延續  , 教會負責之任務   ,

   建造靈宮的活石  , 教會如何得著復興?  ,  基督教要義 4卷1章1節 ,

   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   教會是真理的柱石  , 教會是上帝揀選的器皿 ,

   教會是聖靈的學校  ,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人論之沿革

   基督信仰的人論    ,

  初期教會的人論  ,

  柏拉圖主義(Platonism)與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禁欲主義 ,

  基督教柏拉圖主義(Christian Platonism)  , 奧古斯丁的人論 ,

 教父時期的人論   ,  教父時期的人論

 東方教會之人論  ,   東方教會對人的自由意志的看法  ,

 西方教會之人論  , 

 中古世紀的人論  , 中世紀時代的人論  ,

 坎特伯雷的安瑟倫的人論托馬斯阿奎那的人論 ,

  人類的本真──人性的要素–唯實論   ,

 改教時期的人論   ,  宗教改革者的人論 ,

 路德馬丁的人論加爾文約翰的人論 ,

   改教後期有關人論的諸見解  ,

   改教後期之羅馬天主教人論 ,

  啟蒙時期(十七至十八世紀)人論  ,

  十七至十八世紀敬虔主義的人論 ,

   十九世紀的人論  , 二十世紀的人論 ,

   東正教的人論  ,

 巴特之神學人觀  , 巴特的人觀 ,

 人類之原型──上帝的形像之沿革   ,

 工約說的歷史   ,   工約說的聖經根據   ,

  從經訓看原罪  ,  初期教會對罪的教義 ,

  伯拉糾派對原罪之學說   ,  伯拉糾(Pelagius)主義的原罪說  ,

  伯拉糾派對罪的教義  ,

 半伯拉糾派對原罪之學說  ,  折衷派的原罪轉嫁說  ,

  奧古斯丁的原罪學說   ,  奧古斯丁的原罪說  ,  奧古斯丁對罪的教義   ,

  無法自拔的漩渦──奧古斯丁對罪之看法  , 實在論派的原罪學說   ,

 加爾文的原罪說   , 亞米紐派的原罪說   ,   衛斯理的原罪說  ,

 柏可夫(L. Berkkhof)的原罪說   , 聖約論派的原罪學說  ,

 巴特與以人為中心的神學傳統──從康德到立敕爾  ,

罪觀

      認識"罪"  ,

     工作之約 ,

     亞當的墮落   ,

     原罪 ,

     本罪   ,

    罪的起源 ,
   
    罪的要素 ,

    罪的普遍性 ,

    罪的結局  ,

認識人

    人論概論    ,

   人類新生的力量  ,

   人的四種狀況   ,

   人的地位   ,

  人的主要目的  ,

  人的位格  ,

 人的本性  , 

 人的道德責任 ,

  人的起源  ,

 人的受造   ,

上帝的形象   ,

  論偶像  ,

   二元或三元  ,

  人的靈魂,

  自由意志  , 

   人類墮落 ,

,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認識上帝的啟示

   上帝之啟示    ,       關於啟示  ,    啟示論  ,  上帝的自我啟示   ,  什麼是啟示   ,

  啟示之定義   , 啟示的意義   , 啟示論之大綱   ,   啓示的特質  , 理論與啟示  ,

  關於啟示  , 啟 示 (1)   ,   啟 示 (2)   ,   啟 示  ,  啟示的目的    ,   啟示的回應    , 

  啟示面面觀  ,   曲解啟示  ,  啟示與悔改   ,  認識上帝﹕上帝的不可知性與可知性    , 

  啟示的特質   ,  啟示三步驟  ,   各樣之啟示方式  ,    所有啟示模式的超自然性

  啟示的根基   ,   上帝的啟示使人享受真理   ,   權威  , 啟示與歷史 ,

  一般啟示與特殊啟示之關係及其共有屬性  ,  從各種特征盼望啟示  ,

  神的知識是否能證明  ,  神的知識不是從傳說  ,   神的知識不是從推理   ,

   神的知識乃是內在的  ,   知識的吸收  ,  知識的灌輸  ,  知識的根源  ,

   上帝的知識是否能証明   ,  從預言應驗証實啟示 ,

  被神所知的人  ,   認識上帝之人  ,  人生首要之事人類榮耀的盼望   , 

  人類最後的抉擇  , 人類復蘇之轉機   ,   人類毀滅之悲劇  ,

 從預言應驗證實啟示  , 預言的實現   , 從神蹟奇事實證啟示   ,   

 從各種特徵盼望啟示  ,  先天的理性盼望啟示   ,

   認識上帝的可能性﹕上帝自我啟示的預旨 ,  

  認識上帝的可能性﹕上帝的形象,類比的思維,和清晰,真實,權威的知識  , 

 認識上帝的基本大前提: 上帝的全知  ,

   曲解啟示 ,

   現在是該思想神的時候   ,




上帝國

     〝上帝國〞意義與類型探討--前言 ,

 初代教會上帝國類型:千禧年     , 

 君士坦丁後的上帝國類型:雙重王權  , 

奧古斯丁的上帝國類型:聖的教會   ,

 中世紀的上帝國類型:基督教王國   , 

 中世紀神秘主義的上帝國類型:內在靈魂   ,

   馬丁路德的上帝國類型:屬靈的國度   ,

 加爾文的上帝國類型:聖潔教會與社會   ,  

 重洗派的上帝國類型:新天新地   ,

 解放神學的上帝國類型:抨擊(denunciation)與宣揚(annunciation)  ,  

耶穌的上帝國類型:解放的福音  ,

 上帝國〞意義的類型探討--結語    , 

 福音與上帝國「上帝國」的意義 ,

  「上帝國」的王子——耶穌 ,

   「上帝國」的福音 , 上帝國與教會 ,

 天 國 觀   ,      天國會是甚麼樣子﹖   ,

 天國降臨的要道 , 天國與天堂有何不同  , 

「上帝國度」的選民    ,

 「上帝國度」的定義     ,   上帝的國度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簡介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引言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一、上帝是怎樣的上帝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上帝曾作了什麼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三、創造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四、護理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五、人如何犯罪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六、人犯罪的結果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七、救恩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八、基督的拯救工作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九、聖靈的拯救工作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救恩在今世的益處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一、救恩在死後的益處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二、道德律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三、第一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四、第二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五、第三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六、第四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七、第五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八、第六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九、第七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第八誡,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一、第九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二、第十誡,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三、律法的刑罰,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四、得救之法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五、聖經是蒙恩的憑藉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六、聖禮是蒙恩的憑藉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七、洗禮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八、主餐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九、禱告是蒙恩的憑藉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三十、主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