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人類之原型──上帝的形像之沿革

     
照聖經所記,人乃是「照著上帝的形像,按著他的樣式而造。」(創一26)所以人乃與神有關,不可須臾或離。照這個道理來追索,在外邦的文獻裡,也有這種觀念,例如使徒保羅對雅典人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未識之神』。……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們作詩的,有人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徒一七2228
 

一、初期教父

 

    初期教父大家有共同的意見,認為人裡面上帝的形像,乃含有理性與道德的特質,且能成為聖潔;但有些教父且認為還含有肉體的性格。愛任紐與特土良複把上帝的「形像」與「樣式〕二者加以區別,認為前者乃是肉體的性格,後者則為心靈的特質。亞歷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和俄利根,卻駁斥肉體相似之見,而認為「形像」乃指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性而言;而「樣式」並非人所必有之特質,乃是可加培養或可能喪失的。這個見解,甚至乃被阿太那修(Athanasius)、希萊理(Hilaory)、安勃羅斯(Ambrose)、奧古斯丁及大馬色的約翰(John of Damascus)所贊同。伯拉糾(Pelagius)和他的門徒卻認為「形像」乃僅為人所賦有的理性,使其可認識上帝;和意志,使其可加選擇而行善;以及治理低級受造之物。


二、經院哲學

 

    經院哲學者 (或稱煩瑣哲學者)承受初期教父之說,把「形像」與「樣式」二者加以區別;但他們立說,並非完全相同。「形像」乃指理性和自由的智能;「樣式」乃含有原有 的公義。他們複說,前者乃為天生的恩賜,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性;而後者,乃為原有的公義,乃是一種超凡的恩賜,對於低劣的人性有牽製的作用。但是他們所 說的原有的公義,究竟是否於人被造之時一次賦與,抑或以後因為人當他服從之時所得的賞賜,乃有不同的意見。人之所以有永生,乃是因原有公義所積的功德的報 賞。


三、改正宗

 

    改教者反對將 「形像」與「樣式」加以區別,而認為原有的公義乃含在上帝的形像之內,乃屬於人類原有的本性和最初的情況。但是路德和加爾文彼此乃有不同的意見。路德不從 上帝形像裡去探求人原有的天賦,例如智慧的性能,而乃完全從原有的公義中去求,所以乃因犯罪而完全喪失。加爾文則有不同的意見。他認為「上帝的形像乃上帝 賦予亞當的完全正直,當他理智清明,則他的情感便服從理性;他一切的感官都受適當的管製,而把他一切的至善歸屬於造物主美善的恩賜。雖然上帝形像主要的中 心乃在人的心意或靈魂裡面,但是他的權能與感力,沒有一部分,不發出榮耀的光輝。」這乃包括一切自然的天賦以及心靈的品質,這就是所稱的原有的公義,便是 真知,正義與聖潔。整個的形像被罪所敗壞,僅有屬靈的品質也完全喪失。


四、新神學

 

    蘇西尼派,以 及有些早期的阿敏念派,認為上帝的形像乃僅指治理低級的受造之物而言。施萊瑪赫則反對原有完全正直的本性,以及原有公義的教義。他以為道德的完善,或公義 與聖潔乃都是發展的結果。因此他便以為如果說人在被造的時候有公義與聖潔的本性,乃都是一種矛盾的說法。所以人裡面上帝的形像,乃僅為一種對於神聖的某種 感受性,以及可能符合聖善境界以及發展像神的性能而已。其他新神學家如馬敦生(Martensen)和喀夫旦(Kaftan)之流也附和施氏的謬論。乃似「人皆可為堯舜」的人文主義思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