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上帝的形像及人性本質觀

    上帝的形像由人本質裡的多種特質(生理、心理或屬靈的)構成。

    i.  上帝的形像是人的身體
   
       摩門教是此派的代表。他們主張「形像」(zelem)的具體含義是「形狀」,主張「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1:26)意味「讓我們來造看起來像我們的人」,因為他們相信上帝擁有身體。

       此派所依據的一種幼稚的上帝觀,否定了上帝的靈性和超越性。他們將人性貶低到動物性的水準,取消人與動物的區別。

    ii. 上帝的形像乃人的理性
     
        早期教會中流行的看法,不注重人的生理特徵而注重人的精神特徵。所謂理性,他們理解為抽象揣摩的能力。到中古經院哲學時代,理性更是指科學實證的思考力。人最像上帝的特點是他的「理性」,所以理性是上帝的形像。

        理性的確是上帝性特徵之一,但神性不只是理性,理性不足以代表神性,故理性觀乃以偏概全。也不是正統教會的教導。

    iii. 區分形像與樣式的上帝的形像觀
     
        在創世記的記載,不但提到上帝的形像,也提到上帝的樣式(1:26)。第二世紀起,許多神學家循這路線解釋上帝的形像。

    a) 第二世紀末的教父愛任紐(Irenaeus)主張上帝的「形像」指人的理性與自由意志,沒有因墮落而完全喪失;上帝的「樣式」乃一種聖靈所賜超自然的賦予,只以潛在的方式存在,有待其成長發展。可惜亞當的墮落使人裡面的上帝的形像完全喪失。

          分別上帝的形像和樣式可巧妙地解釋墮落前的人性和墮落後的人性既有連續性,又有斷絕性。不過,既然經文對形像與樣式只提不論,任何將具體內容賦予兩者的解釋都缺乏權威性。

    b) 第三世紀的俄利根(Origen)、第四世紀的亞他拿修(Athanasius)、第五紀的奧古斯丁(Augustine)和第八世紀最後一個希臘教父大馬色的約翰(John of Damascus)等人一脈相承的看法是:上帝的「形像」指人之所以是人的特徵,上帝的「樣式」則非人本質,可培養,也可以喪失的性質。

       這些神學家仍沿襲愛任紐的解釋原則,變化不大。

    c)  中古後期的經院哲學一面沿襲傳統的形像與樣式的區別,一面賦予新的稱呼。上帝的「形像」指人性的本質,包括理性與自由意志,未因墮落而改變,叫做「自然形像」; 上帝的「樣式」指上帝所特賜超然的恩賜(donum superadditum),就是亞當的「原義」,這因墮落而喪失,叫做「道德形像」。

          由 於經院哲學家相信人性的本質自然形像,完全未因墮落而改變,合理的推論是非基督徒也擁有完整的人性,能夠考量證據,認識真理,基於真理的知識作選擇。這種 主張導致自然神學:即使不藉特別啟示,所有的人都能夠得到一些關於上帝的真知識。從自然神學衍生出自然倫理:不藉助上帝的恩典,人也能行善。這種發展將新 貌賦予羅馬天主教神學,導致特別啟示和上帝的恩典在人的救贖上關鍵性之功用的忽略,助長強調個人成就的行為主義在羅馬天主教中的滋長。

    d)  第十八世紀的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由於處於改教後時代,故不再作上帝的形像與樣式的區別(因為改教家以嚴謹的釋義論證兩詞是同義詞), 但將上帝的形像分為自然形像與道德形像,用意與精神和經院哲學完全相同。自然形像包括人的靈性、良知、分辨真理的真理的直覺、悟性和自由意志。這部分不因 墮落而喪失。道德形像是上帝賜給亞當的公義與聖潔,也就是「原義」。這部份就因為亞當墮落而已不存在於自然人,但藉一個人的蒙恩得救而恢復。

           原義的觀念有聖經依據:「上帝造人原是正直」(7:29),分別可喪失與一喪失的人性特質,有助於解釋為甚麼墮落後的亞當的子孫和未墮落前的亞當,既有所相同,又有所不同。由於上帝的形像和樣式在意義上的區別無根據,自然形像與道德形像的區別是可取的,有實用價值。

    iv. 不區分形像與樣式上帝的形像觀
   
      a) 改教家馬丁路德拒絕區分形像與樣式,因為他比較創世記一章2627節,五章13節和九章6節,發現兩詞是同義詞(synonym),就只用形像一詞。上帝的形指上帝的原義,因亞當墮落而敗壞,所留下的不過是上帝的形像破不堪的痕跡。上帝的形像不包括人的天賦,如理性與意志。

    b) 第 二代的改教家加爾文也拒絕區分形像與樣式,但把人的天賦能力和原義都包上帝的形像裡。原義包括公義、聖潔與真知識,就是屬靈特質。墮落使人完全敗壞,喪盡 原義,但天賦部分未完全喪失而留下來,所以仍然有能力把對自己的知識和對上帝的知識連貫起來。人藉著知己而知上帝,因為他照自己的形像造人。由於人的理性 來自上帝的形像,人能拿自己去比上帝而認識上帝的聖潔和自己的罪。

    此形像觀就聖經釋義而言頗為健全,推翻了傳統的形像與樣式的區分,影響力了後代神學對這題目的處理方式。

    v. 上帝的形像是能與上帝溝的性質
     
        萬物中唯獨人擁有上帝的形像,所以上帝形像應該就人所獨特而其餘動物所沒有的特性去尋找。這特性無他,乃人能領悟從上帝來的信息,又能回應上帝的能力,可稱為「與上帝溝通的特質」(communicability with God)。人其他的精神特質如思考力、感情和意志等乃人與動物所共有,所不同的只是程度的高低而已,唯有能與上帝溝通的特質才真正是人所獨特。士萊馬赫(Schleiermacher)說上帝的形像是「某種感受上帝的能力」和「一種回應上帝所定理想,長成上帝的樣式的能力」走類似路線,但保留太多。照這一派的看法,上帝的形像未因墮落而完全喪失,只受損,已不完整而已。

        此說合乎經訓(4:9-15,亞當之子該隱仍能與上帝溝通)且擺脫掉人性到底完全墮敗(totally depraved),或不完全墮落之爭論的漩渦。此說的好處在於既顧到人的宗教能力之普遍存在的事實,又不與經訓牴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