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人性
人與自然界的關係 , 人與其他被造的關係 , 文化與人的團體之位格性 ,
名字是人的載體 ,
個體與團體之間 ,
位格與形格及體格的議題 ,
上帝形象之潛在量與基督之理想型格 , 神的形象 ,
意志力的應用 ,
中年危機與歷史意識 , 自我之建立 ,
巴別塔事件象徵的組織性犯罪 , 知行不一之矛盾 ,
比利時信條
比利時信條—簡介 , 比利時信條1~7條 , 比利時信條8~9條 , 比利時信條10~11條 , 比利時信條12~13條 , 比利時信條14~15條 , 比利時信條16~17條 , 比利時信條18~22條 , 比利時信條23~25條 , 比利時信條26條 , 比利時信條27條 , 比利時信條28條 , 比利時信條29條 , 比利時信條30~32條 , 比利時信條33~35條 , 比利時信條36~37條 ,
韋斯敏斯德信條
韋斯敏斯特信條前言 ,
韋斯敏斯特信條 第一章 論聖經 ,
韋斯敏斯徳信條 第二章論神和三位一體 ,
韋斯敏斯特信條 第三章 論神永遠的定旨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四章 神創造之工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五章 論神護理之工 ,
韋斯敏斯德信條第六章論人的墮落、罪惡和刑罰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七章 論神與人所立的約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八章 論中保基督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九章 論自由意志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章 論有效的恩召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一章 論稱義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二章 論兒子的名分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三章 論成聖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四章 論得救的信心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五章 論得生命的悔改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六章 論善行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七章 論聖徒的堅守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八章 論恩惠和得救的確信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十九章 論神的律法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章 論基督徒的自由和良心的自由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一章 論基督教的禮拜和安息日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二章 論合法的宣誓和許願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三章 論民事長官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四章 論結婚與離婚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五章 論教會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六章 論聖徒相通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七章 論聖禮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八章 論洗禮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廿九章 論主的晚餐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卅章 論教會的懲戒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卅一章 論教會的總會和會議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卅二章 論人死後的狀態和死人復活 ,
韋斯敏斯德信條 第卅三章 論最後的審判 ,
基督論沿革
舊約中的基督論(1) , 舊約中的基督論(2) , 舊約中的基督論(3) , 基督在舊約下的榮耀 ,
保羅及初早期教會對基督神性的描述 , 多西特派和幻影論 , 幻影派(Docetism)對基督人性之爭議 ,
阿波林派(Apollinarianism) )對基督人性之爭議 , 以貧派之基督論 , 基督兩性的教義 ,
諸教父論基督 , 亞波里拿留所提出的問題 , 基督一性論與亞波里拿留主義 ,
安提阿學派和亞歷上太學派所爭論的問題 , 初期教會的基督論 ,
涅斯多留與區利羅所爭論的問題 , 泥斯多留主義(Nestorianism) ,
歐迪奇主義 , 優提克斯主義(Eutychianism) ,
認識基督
上帝的恩典使我們認識基督 , 基督是反合性真理的實體 , 基督是公義的執行者 , 耶穌的歷史性 , 基督的身份和工作 , 歷史上耶穌與信仰的基督 , 耶穌是永生上帝的兒子 , 基督(彌賽亞) , 基督(Christ) , 認識基督 , 真正的基督只有一位 , 耶穌是基督 ,
基督論的方法論 ,
基督的名字及稱號 , 基督的聖名 , 基督之名字與稱號 ,
耶穌是永恆與暫時的交會點 , 耶穌基督——我的最愛 , 耶穌是誰? , 耶穌基督是誰? , 基督的源頭與本質 , 猶太人對彌賽亞的誤解 , 耶穌是基督 , 青春泉 ,
認識永恆界的基督 , 基督是至善的本體 , 基督是創造性的本體 , 創造界的基督 , 思想界的基督 , 道德界的基督 , 基督是義的本體 ,
基督預言 ,
認識基督論
兩種基督論 , 至上而下的基督論 , 至下而上的基督論的不恰當性 ,
認識教會
認識教會 , 教會的多重意義 , 教會的定義 , 信徒在教會之認識上的混亂 ,
教會的定義和識辨 , 何謂『教會』 , 永生上帝的教會 , 教會的意義 ,
聖經如何論教會 , 教會與天國 , 教會本質的再思 , 生命社群與肢體 ,
生命社群的標準 ,
"教會"之聖經的名稱 , 教會空前的使命 , 教會成主的身體 , 聖靈的化身 ,
教會的特徵 ,
教會的標記 , 教會之超自然的本質 , 教會是從上帝而來 , 教會之定義 ,
教會有那些要素 ,
何謂教會 , 我們對教會應有之認識 , 教會的象徵 , 教會的緣起 , 教會的使命 ,
教會論 - 結語 , 教會的誕生 , 教會的成熟 , 教會的延續 , 教會負責之任務 ,
建造靈宮的活石 , 教會如何得著復興? , 基督教要義 4卷1章1節 ,
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 教會是真理的柱石 , 教會是上帝揀選的器皿 ,
教會是聖靈的學校 ,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人論之沿革
柏拉圖主義(Platonism)與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 , 禁欲主義 ,
基督教柏拉圖主義(Christian Platonism) , 奧古斯丁的人論 ,
教父時期的人論 , 教父時期的人論 ,
西方教會之人論 ,
中古世紀的人論 , 中世紀時代的人論 ,
坎特伯雷的安瑟倫的人論 , 托馬斯阿奎那的人論 ,
人類的本真──人性的要素–唯實論 ,
改教時期的人論 , 宗教改革者的人論 ,
路德馬丁的人論 , 加爾文約翰的人論 ,
改教後期有關人論的諸見解 ,
東正教的人論 ,
巴特之神學人觀 , 巴特的人觀 ,
人類之原型──上帝的形像之沿革 ,
工約說的歷史 , 工約說的聖經根據 ,
從經訓看原罪 , 初期教會對罪的教義 ,
伯拉糾派對原罪之學說 , 伯拉糾(Pelagius)主義的原罪說 ,
半伯拉糾派對原罪之學說 , 折衷派的原罪轉嫁說 ,
奧古斯丁的原罪學說 , 奧古斯丁的原罪說 , 奧古斯丁對罪的教義 ,
無法自拔的漩渦──奧古斯丁對罪之看法 , 實在論派的原罪學說 ,
加爾文的原罪說 , 亞米紐派的原罪說 , 衛斯理的原罪說 ,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認識上帝的啟示
上帝之啟示 , 關於啟示 , 啟示論 , 上帝的自我啟示 , 什麼是啟示 ,
啟示之定義 , 啟示的意義 , 啟示論之大綱 , 啓示的特質 , 理論與啟示 ,
關於啟示 , 啟 示 (1) , 啟 示 (2) , 啟 示 , 啟示的目的 , 啟示的回應 ,
啟示面面觀 , 曲解啟示 , 啟示與悔改 , 認識上帝﹕上帝的不可知性與可知性 ,
啟示的特質 , 啟示三步驟 , 各樣之啟示方式 , 所有啟示模式的超自然性 ,
啟示的根基 , 上帝的啟示使人享受真理 , 權威 , 啟示與歷史 ,
一般啟示與特殊啟示之關係及其共有屬性 , 從各種特征盼望啟示 ,
神的知識是否能證明 , 神的知識不是從傳說 , 神的知識不是從推理 ,
神的知識乃是內在的 , 知識的吸收 , 知識的灌輸 , 知識的根源 ,
上帝的知識是否能証明 , 從預言應驗証實啟示 ,
被神所知的人 , 認識上帝之人 , 人生首要之事 , 人類榮耀的盼望 ,
人類最後的抉擇 , 人類復蘇之轉機 , 人類毀滅之悲劇 ,
從預言應驗證實啟示 , 預言的實現 , 從神蹟奇事實證啟示 ,
從各種特徵盼望啟示 , 先天的理性盼望啟示 ,
認識上帝的可能性﹕上帝自我啟示的預旨 ,
認識上帝的可能性﹕上帝的形象,類比的思維,和清晰,真實,權威的知識 ,
認識上帝的基本大前提: 上帝的全知 ,
曲解啟示 ,
現在是該思想神的時候 ,
上帝國
〝上帝國〞意義與類型探討--前言 ,
初代教會上帝國類型:千禧年 ,
君士坦丁後的上帝國類型:雙重王權 ,
奧古斯丁的上帝國類型:聖的教會 ,
中世紀的上帝國類型:基督教王國 ,
中世紀神秘主義的上帝國類型:內在靈魂 ,
馬丁路德的上帝國類型:屬靈的國度 ,
加爾文的上帝國類型:聖潔教會與社會 ,
重洗派的上帝國類型:新天新地 ,
解放神學的上帝國類型:抨擊(denunciation)與宣揚(annunciation) ,
耶穌的上帝國類型:解放的福音 ,
上帝國〞意義的類型探討--結語 ,
「上帝國」的福音 , 上帝國與教會 ,
天 國 觀 , 天國會是甚麼樣子﹖ ,
天國降臨的要道 , 天國與天堂有何不同 ,
「上帝國度」的選民 ,
「上帝國度」的定義 , 上帝的國度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一、上帝是怎樣的上帝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上帝曾作了什麼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三、創造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四、護理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五、人如何犯罪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六、人犯罪的結果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七、救恩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八、基督的拯救工作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九、聖靈的拯救工作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救恩在今世的益處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一、救恩在死後的益處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二、道德律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三、第一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四、第二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五、第三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六、第四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七、第五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八、第六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十九、第七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第八誡,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一、第九誡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二、第十誡,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三、律法的刑罰,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四、得救之法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五、聖經是蒙恩的憑藉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六、聖禮是蒙恩的憑藉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七、洗禮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八、主餐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二十九、禱告是蒙恩的憑藉 ,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三十、主禱文 ,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復活與榮耀之境
死人複活--此說的聖經根據 , 死人複活--複活的性質 , 死人複活--此說的歷史 ,
死人複活--複活的時間 , 認識”復活” , 復活 , 用什麼論證來證明復活 ,
復活論證不與理智衝突 , 所有的人都要從死裡復活 , 身體復活 ,
復活之教訓 , 復活意味著重聚之愉悅 , 復活是在榮耀中與主同在 ,
怎能知道我們的身體會經歷到這榮耀的復活 , 盼望身體復活要自潔 ,
等待身體復活 , 死人之復活 , 復活再思 , 聖徒終末復活的重要性 ,
那麼身體如何復活 , 對身體復活認知可能的困難 , 復活指向著終極的之盼望 ,
復活象徵著生命之更新 , 身體復活的意義 , 身體復活的根據 , 身體復活的重要 ,
復活的身體與現在的身體有什麼不同? ,
在榮耀中基督徒彼此都認識 , 榮耀中基督徒在聖潔上完全 ,
榮耀中的基督徒充滿和睦 , 榮耀中的基督徒充滿蒙福的安息 ,
基督徒要得的榮耀是永恆的 , 信徒何時會擁有永恆榮耀 , 永生之福 ,
天堂 , 永世 , 關心永世 , 新天新地 , 基督徒的時間觀 , 事奉的賞賜 ,
天主教
天主教神學的教義觀點 , 天主教會對罪的教義 ,
天主教神學的歷史發展 , 認識『羅馬天主教』 ,
天特會議後天主教的信條介紹 ,
天主教之歷史傳統 ,
天特會議的教條和教令 (1) ,
天特會議的教條和教令 (2) ,
天特會議的教條和教令 (3) ,
天特會議的教條和教令 (4) ,
天特會議的教條和教令 (5) ,
天特會議的教條和教令 (6) ,
天特會議的教條和教令 (7) ,
天主教之論國家與教會的關係通諭 ,
天主教的中間境界說 ,
庇烏第四的信條簡介 , 庇烏第四的信條 ,
梵諦崗會議論公教信仰與基督教會論公教信仰的教令之序言 ,
天主教之論聖經的研究通諭 ,
基督教會對天主教之看法 ,
天主教的信仰準則 ,
童女馬利亞無原罪成胎教令 ,
天主教之論信仰與理智 ,
神聖羅馬和普世宗教裁判所教令介紹 ,
錯謬要略 , 羅馬天主教的黃金時期 ,
天主教之論羅馬教皇的教訓不能錯誤 ,
死亡
個人的終末 , 身體死亡的性質 , 死亡 , 罪與死亡的關係 , 肉體之死 ,
人死以後靈魂的境界 , 第二次的死 , 永死之苦 , 非基督徒與死亡 ,
惡人之死 , 基督的死與第二次的死有關 , 兩種死 , 死亡的事實與意義 , 死亡論 ,
信徒死亡的意義 , 屬基督之人的死 , 盼望永生之福樂 ,
到那日才能得完全之福樂 , 基督徒死後的特權 , 基督徒死後從罪中得到自由 ,
死後基督徒會從世上一切的煩惱和阻礙中得釋放 , 基督徒死後之榮耀包括什麼 ,
基督徒死後享受上帝︰看見上帝 , 基督徒死後享受上帝: 愛祂 ,
基督在死後將賞賜榮耀的利益 , 基督徒與死亡 , 基督徒如何面對死亡 ,
救贖與死亡 , 義人的死 ,
死後的情況 ,
幾個居間說的理論 , 居間之境 , 居間之境 , 認識居間之境 ,
中間境界說的歷史 , 近代的中間境界說 , 天主教的中間境界說 ,
中間境界非第二次試煉 , 靈魂睡覺 ,
地獄 , 地獄—失去靈魂 , 地獄—上帝的憤怒 ,
聖經的永生不是靈魂不朽 , , 靈魂不朽的各種涵義 , 靈魂不朽的異論與曲解 ,
靈魂不朽的普通啟示 , 靈魂不朽的特殊啟示 , 為何人對永生需要有把握 ,
改革宗
加爾文的目的與方法 , 探討改革宗教會信仰告白的特色 , 復興之路─歸正神學 ,
只誇基督十架 , 省察我們的靈命生活與事奉 , 長老教會的特色與歷史 ,
「宗教改革信仰」中心:「十字架」 , 忠 於 傳 統 , 勇 於 革 新 的 神 學 ,
極端恩典主義 , 改革宗的信仰之特質 , 改革宗神學之主要特性 ,
什麼是改革宗神學? , 基督的贖罪 , 『基督教要義』與「敬虔」 ,
敬虔生命的活出 , 真正的敬虔之產生 , 敬虔與神學 , 個人的敬虔 ,
教會的敬虔:聖言、聖禮和聖詩 , 敬虔的雙重潔淨:稱義與成聖 ,
敬虔的雙重聯合:聖靈與信心 , 敬虔的定義和敬虔的目的 ,
加爾文對聖餐的看法 , 加爾文對洗禮的看法 , 真正的神學家 ,
改革宗對自然啟示的見解 , 天生我材必有用 重建我們的奮鬥力 ,
改革宗重要信條 ,
加爾文主義五基要信仰 ,
亞米念主義 ,
終末論之沿革
基督教會史中的未世論 , 哲學與宗教中的末世論 ,
最後的審判與最終的賞賜 ,
末世論之發展背景 , 末世論的發展-異端與教父觀點之比較 ,
諸教父末世論 , 初期教會的末世論 , 基督再來與千禧年的盼望 ,
時代論的末世觀 , 啟蒙運動以後之末世論 ,
末世論發展的現代意義與反省 , 終末論的時代意義 , 末世論的復興 ,
基督再來與千禧年的盼望 , 從教會歷史看終末論 , 末世論教義受注意的原因 ,
復 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