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論概論 ,
人類新生的力量 ,
人的四種狀況 ,
人的地位 ,
人的主要目的 ,
人的位格 ,
人的本性 ,
 人的道德責任 ,
人的起源 ,
人的受造 ,上帝的形象 ,
   人類墮落 ,
,
上帝之啟示 , 認識上帝的啟示(The Revelation of God) ,
關於啟示 , 啟示論 , 上帝的自我啟示 , 什麼是啟示 ,
啟示之定義 , 啟示的意義 , 啟示論之大綱 , 啓示的特質 , 理論與啟示 ,
關於啟示 , 啟 示 (1) , 啟 示 (2) , 啟 示 , 啟示的目的 , 啟示的回應 ,
啟示面面觀 , 曲解啟示 , 啟示與悔改 , 認識上帝﹕上帝的不可知性與可知性 ,
啟示的特質 , 啟示三步驟 , 各樣之啟示方式 , 所有啟示模式的超自然性 ,
  啟示的根基   ,   上帝的啟示使人享受真理   ,   權威  , 啟示與歷史 ,
  一般啟示與特殊啟示之關係及其共有屬性  ,  從各種特征盼望啟示  ,
  神的知識是否能證明  ,  神的知識不是從傳說  ,   神的知識不是從推理   ,
神的知識乃是內在的 , 知識的吸收 , 知識的灌輸 , 知識的根源 ,
   上帝的知識是否能証明   ,  從預言應驗証實啟示 ,
  被神所知的人  ,   認識上帝之人  ,  人生首要之事 ,  人類榮耀的盼望   , 
  人類最後的抉擇  , 人類復蘇之轉機   ,   人類毀滅之悲劇  ,
 從預言應驗證實啟示  , 預言的實現   , 從神蹟奇事實證啟示   ,   
 從各種特徵盼望啟示  ,  先天的理性盼望啟示   ,
   認識上帝的可能性﹕上帝自我啟示的預旨 ,  
認識上帝的可能性﹕上帝的形象,類比的思維,和清晰,真實,權威的知識 ,
 認識上帝的基本大前提: 上帝的全知  ,
   曲解啟示 ,
   現在是該思想神的時候   ,
     〝上帝國〞意義與類型探討--前言 ,
 初代教會上帝國類型:千禧年     , 
 君士坦丁後的上帝國類型:雙重王權  , 
奧古斯丁的上帝國類型:聖的教會   ,
 中世紀的上帝國類型:基督教王國   , 
 中世紀神秘主義的上帝國類型:內在靈魂   ,
   馬丁路德的上帝國類型:屬靈的國度   ,
 加爾文的上帝國類型:聖潔教會與社會   ,  
 重洗派的上帝國類型:新天新地   ,
 解放神學的上帝國類型:抨擊(denunciation)與宣揚(annunciation)  ,  
耶穌的上帝國類型:解放的福音  ,
 上帝國〞意義的類型探討--結語    , 
   「上帝國」的福音 , 上帝國與教會 ,
 天 國 觀   ,      天國會是甚麼樣子﹖   ,
 天國降臨的要道 , 天國與天堂有何不同  , 
「上帝國度」的選民    ,
 「上帝國度」的定義     ,   上帝的國度 ,
    死人複活--此說的聖經根據  ,  死人複活--複活的性質   ,  死人複活--此說的歷史    ,
  死人複活--複活的時間    ,   認識”復活”  ,   復活  ,   用什麼論證來證明復活  , 
 復活論證不與理智衝突   ,   所有的人都要從死裡復活   ,  身體復活   , 
   復活之教訓  , 復活意味著重聚之愉悅 , 復活是在榮耀中與主同在 ,
  怎能知道我們的身體會經歷到這榮耀的復活    ,   盼望身體復活要自潔   ,
 等待身體復活    ,  死人之復活    ,   復活再思  ,   聖徒終末復活的重要性   ,
  那麼身體如何復活   ,    對身體復活認知可能的困難  , 復活指向著終極的之盼望  ,
復活象徵著生命之更新 , 身體復活的意義 , 身體復活的根據 , 身體復活的重要 ,
 復活的身體與現在的身體有什麼不同?   ,   肉體復活和靈魂不滅的分別    ,
   
  在榮耀中基督徒彼此都認識   ,  榮耀中基督徒在聖潔上完全    ,
 榮耀中的基督徒充滿和睦   ,    榮耀中的基督徒充滿蒙福的安息   ,
  基督徒要得的榮耀是永恆的  ,   信徒何時會擁有永恆榮耀   , 
   永生之福  ,  永生的意義 ,   永世   ,  關心永世   ,
  天堂   , 天堂與地獄   , 
基督徒的時間觀 ,
事奉的賞賜 ,
     天主教神學的教義觀點 ,  天主教會對罪的教義   ,
    天主教神學的歷史發展   , 認識『羅馬天主教』  ,
     天特會議後天主教的信條介紹  ,
     天主教之歷史傳統   ,
  
     天特會議的教條和教令 (1)    ,
     天特會議的教條和教令 (2)     ,
      天特會議的教條和教令 (3)  , 
     天特會議的教條和教令 (4)   ,
     天特會議的教條和教令 (5)  ,
      天特會議的教條和教令 (6) ,
      天特會議的教條和教令 (7) , 
    天主教之論國家與教會的關係通諭   , 
     天主教的中間境界說    ,
     庇烏第四的信條簡介  ,  庇烏第四的信條 ,
     梵諦崗會議論公教信仰與基督教會論公教信仰的教令之序言 ,
     天主教之論聖經的研究通諭  ,
     基督教會對天主教之看法 ,
     天主教的信仰準則  ,
    童女馬利亞無原罪成胎教令   ,
    天主教之論信仰與理智 ,
    神聖羅馬和普世宗教裁判所教令介紹 , 
    錯謬要略 , 羅馬天主教的黃金時期 ,
     天主教之論羅馬教皇的教訓不能錯誤  ,
    加爾文的目的與方法  , 探討改革宗教會信仰告白的特色  , 復興之路─歸正神學   ,
 只誇基督十架   ,  省察我們的靈命生活與事奉  , 長老教會的特色與歷史 ,
  「宗教改革信仰」中心:「十字架」   ,  忠 於 傳 統 , 勇 於 革 新 的 神 學   ,
   極端恩典主義  , 改革宗的信仰之特質 , 改革宗神學之主要特性 ,
 什麼是改革宗神學?   ,   基督的贖罪  , 『基督教要義』與「敬虔」 ,  
  敬虔生命的活出  ,  真正的敬虔之產生  ,  敬虔與神學  ,  個人的敬虔  , 
教會的敬虔:聖言、聖禮和聖詩 , 敬虔的雙重潔淨:稱義與成聖 ,
   敬虔的雙重聯合:聖靈與信心   ,   敬虔的定義和敬虔的目的  ,
     加爾文對聖餐的看法  , 加爾文對洗禮的看法  , 真正的神學家 ,
  改革宗對自然啟示的見解  ,  天生我材必有用 重建我們的奮鬥力 , 
   
     改革宗重要信條 ,    
     加爾文主義五基要信仰 ,
亞米念主義 ,
基督教會史中的未世論 , 哲學與宗教中的末世論 ,
  最後的審判與最終的賞賜  ,  比較奧古斯丁與現代神學家的末世論 ,    
  末世論之發展背景   ,  末世論的發展-異端與教父觀點之比較    ,
  諸教父末世論   ,   初期教會的末世論    ,  基督再來與千禧年的盼望 ,
 時代論的末世觀 , 啟蒙運動以後之末世論  ,
  末世論發展的現代意義與反省  ,   終末論的時代意義    ,    末世論的復興  , 
基督再來與千禧年的盼望 , 從教會歷史看終末論 , 末世論教義受注意的原因 ,
   復 活  ,
末世論簡介 , 切望終末的榮耀 , 末世論和未來神學 , 毀滅與希望交纏的未來觀 ,
迎接新世紀 , 末世論發展的現代意義與反省 , 末世論的意義 , 末世與基督降臨 ,
   何謂末世   ,    末世論重要性    ,   末世論的內容   , 歷史的終末  , 末世論(eschatology) ,
     末世論在神學中之地位 ── 與其他部分的關係   , 
  
 
預定論入門 , 預定論(Predestination) , 雙重預定論 ,
    預定論   ,  預定論  ,  生命中可把握的事  , 預 定  ,
   上帝的預定   ,  上帝的保守  , 上帝的計劃 , 上帝的選民  ,
    預定與得救  , 預定與得救  , 個別性而非原則性的預定  ,
   預定論與自由意志 , 預定論否定了人的自由意志嗎  ,
預定論澄清 ,
    救恩獨作論 , 神恩獨作說VS神人合作說  ,
 
     最卓越的事件   ,  贖罪 (Atonement)  , 贖罪之由來 , 贖罪之性質  , 贖罪之必要 ,
     救贖之工的完整性    ,  贖罪的正確意義   , 錯誤的贖罪(ATONEMENT)理論  ,
贖罪論的謬說 , 類比的難題:救恩作為贖價 , 只有在靈界範圍內方能瞭解贖罪 ,
    神秘說  , 道德感化說 , 基督的贖罪贖了些什麼 , 贖價 ,
     十字架作為獻祭  ,  獻祭  ,    十字架作為得勝   ,  十字架與饒恕  ,
  勝過撒但的得勝者   , 為罪自責的目的是什麼?  ,
 基督將挪去工作之約裡的咒詛   ,  基督超越性的救贖工作 , 唯有基督是人脫離罪的出路  ,
 罪的歸與  , 挽回 , 挽回祭  ,
 上帝已勝過罪  ,  罪雖然仍影響我們但主耶穌已得勝  , 上帝的主權與贖罪  , 
   什麼是替代的救贖?     , 基 督 的 代 贖  , 基督代贖 , 代贖的特性  ,
代贖的特性 , 代贖的必須性 , 限定的救贖 , 代贖的完全性 ,
代贖是在目的與應用上被限定 , 我們的刑罰歸給基督並無何不公平 ,
基督犧牲的無限價值 , 非僅為殉道者之死 , 耶穌基督所完成的使命有兩大目的 ,
加略山上被釘十架 , 基督自動的與被動的順服 , 福音書與書信之贖罪論對比 ,
 商務上的債與罪債之分   ,  唯有基督能救人  ,
  贖罪的滿足說  , 代贖是從聖經來的真理 ,
 “血”字的意義  ,   聖潔為慈愛的根基與條件 ,  律法反對罪惡的不變性 ,  代表的原理  ,
被付贖價者必獲釋放 , 基督為我們付上贖價 , 無限價值與能力的贖罪 ,
  主基督為全人類每一位付出贖價嗎? ,
  論及有限救贖之韋斯敏德信條 ,  贖罪的範圍   ,  贖罪的範圍 ,
 基督犧牲的目的  ,  從上帝的預知所作的推論 ,
啟示及一般啟示 , 一般啟示 , 基督在普遍啟示中的彰顯 ,
    普通啟示與特別啟示之關係  , 普通啟示和特別啟示有幾點不同之處 ,
  自然神學  ,  自然神學幾項嚴重的錯誤  ,  宇宙萬物之本質 ,
 卡爾巴特對普通啟示的見解  ,  普通啟示在十九世紀自由派神學中的地位  ,
    中國民族與基督聖道  ,  民族新生之基本要道   ,   民族衰微之主要因由   ,
     不可得聞之性與天道  ,  人類離神背道之史證 ,
   道家的人生觀  ,  釋家的人生觀  ,  儒家的人生觀  , 基督教的人生觀   ,
中國學者的人生觀 , 哲人的悔悟 , 哲學的改造 , 哲學的起點 ,
   哲人的偏差  ,   西洋哲人的人生觀   , 
  聖道與文化之關係   ,  教會對文化之使命  ,  聖徒對文化之態度 ,
人本文化之病態 , 學者對聖道之錯覺 , 史家的悔改 , 屬靈的歷史觀 ,
    馬丁路德     ,   路 德 看 死 亡   ,   十架神學   ,  路德與墨蘭頓的貢獻    ,
     路德宗派的形成 , 路德會  ,   因信稱義 ,
  基督在聖餐中真實臨在對於今日更正教神學之意義     ,   耶穌基督坐在上帝的右邊   , 
相通的本質並區分有益與無益的領聖體 , 肉體是無益的 , 聖餐是基督的身體 ,
信義宗信條中關於聖餐的教導 , 路德神學中的聖經與聖餐 , 婚姻學校 ,
 從路德神學看「無所謂之爭」 , 律法與福音  , 馬丁路德對信徒皆祭司的看法 ,
  從福音的觀點看基督徒生活的理想  ,
     奧斯堡信條  ,  協和信條 , 施馬加登信條 ,
什麼是上帝的護理 , 論上帝的護理 , 神的護理 , 護 理 , 護理的目的 ,
  護理論的意義   , 護理和預定 ,  清教徒論對上帝護理的7個認識  ,
護理論的歷史 , 護理論的根據-1 , 護理論的根據-2 , 護理論的根據-3 ,
護理與聖徒祈禱之關係 , 護理與聖徒作為之關係 , 護理與世人作惡的關係 ,
反對護理的學說 , 上帝的護理之工 , 上帝護理在那日將會明朗 ,
上帝的屬性與上帝的護理 , 攝理與神蹟 , 神蹟 , 神蹟論 , 神蹟在今日 ,
神蹟奇事證明有神 , 護理與上帝神蹟之關係 , 神蹟與信心 , 神蹟的主要目的 ,
我們對上帝之護理應有之態度 , 神蹟與自然定律 , 神蹟的現象 ,祈禱與神蹟醫治 ,
信徒生病時可以藉助醫生和藥物嗎 , 主張神醫者的聖經根據 ,
   過度注重神醫的不良後果  ,
     統治論 ,  治理  ,  協力說  ,  協力  ,  維護說  ,  保養  , 對護理論的曲解 ,
    上帝與惡人為仇  ,  上帝的參與我們的生命  , 人的責任與上帝的護理  , 被神所知的人  ,
    隱藏的幫助   ,  內在的塑造   ,  今生和將來   ,   明天會更好嗎  ,  誠實的吶喊   ,
    有關預備的觀念 ,  聖經中的預備 ,
   神義論  , 為甚麼上帝允許我們受苦 ,